|
梦为谁燃?梦在何方?这个造梦、逐梦者的名字叫——汪龙溪。
梦的起源——四顾墩
“梦里思家,梦在丝家,游子归来喜相聚,痴心不改梦思家!”在一个如醉如痴的梦里,叽叽喳喳的几只喜鹊,临窗外惊醒了这个神奇的梦……梦里,他回到了生他、养他,让他成人的地方——四顾墩。
他在这里诞生,他在这里成长,他在这里见证了曾经的蚕桑专业化产业村——万亩桑园基地;他在这里见证了妇女养蚕模范尹木兰,通过养蚕创万元户而轰动全国的效应。
他还在这里亲身经历了支持种桑扶贫、养蚕脱贫的行业专家、省委下派英山第一任科技副县长、省农科院钟召基研究员推广的桑苗孕育,桑枝扦插,桑园立体间作;小蚕共育饲养,大蚕地面育,塑料簇,纸质方格簇取代草笼簇的技术,为提高茧质,增加蚕农收入,实现缫丝工业提档升级,革命性的步骤推进工程。也亲身经历了“五当经验”(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间作育苗,当年亩产茧过百斤,当年亩产值过千元)的课题运作成果,在全国传播发酵。
彼时,整个英山大地呈现出“抬头桑遮目,走路桑绊脚”的态势。此时,英山三百多个自然村,村村办茶场,户户都种桑的热火场面,世人瞩目,大地欢呼。曾有歌谣为证:“大别山上两条龙,乡村百里沐春风,青龙能让村村富,白龙治了万家穷!”。
时任国务委员陈俊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英山检查扶贫工作,对英山丝绸产业链的基本形成,给予英山产业化扶贫高度肯定!并亲自为工业企业“桑宝集团”题词。作为一直战斗产业一线的他,他的梦,在思家,他的梦,在老家,他一直有痴心不改,痴情不改,矢志不渝的梦…
梦的放飞——成现实
“五千年来情不断,一梦丝连百万家”!他虽然从农村走向了城关,从田头走向了车间,从种养走向了贸易,又从贸易走向了加工,辗转百战。然而,他却始终没有忘记“梦在丝家”的家乡。
日行千里路,夜恋梦丝家的情景痴心不改,梦里思家,梦怀老家,在他的血脉里流淌。2000年春,他的创业梦,开始诞生;他的践行酒,开始酿成,他毅然离开了国有企业,扎破了政府给他的铁饭碗,开始自主创业。他从商标注册,公司搭建,厂址选择,人员招聘,从零起步;六万块钱,六个员工,六台机械,116平米的私人住宅,英山第一个民营企业的架子搭成。卷首语这段话的浓缩,“梦丝家”三个字就这样开始露在人间!。
几度迁移磨心志,总把新桃换旧符!一件新鲜事物的降临,总有些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
作为英山县第一家民营企业的诞生,法律支持,但某些领导不一定能理解,这也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认识和决策水平。县委、县政府从刚开始的左右徘徊到全力支持,短短三年时间,小小的“梦丝家”,从创业当年纳税五万元起步,一跃成为私营企业里年纳税五十万元的排头兵。私营企业的创建,在英山开始有了典型引路,恰似星星之火,竞成燎燃之势,开始起航。
县委、县政府接待视察的国家领导人,先后在2002和2003年,分别来到“梦丝家”指导工作。蚕丝被畅销如流水,势如破竹;消费者喜爱热登门,门庭若市。一向以品质为魂的他,注重人品重于商品,卖货不卖良心的祖传家训,立下铁的承诺,假一赔万,张榜公布,触动了部分股东的灵魂,曾几度争执不休。
正因为以品质兴市场,以市场促发展;发展速度态势喜人,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赞助孤寡老人,寒门学子,开展十大孝心评选活动等社会热点活动精彩纷呈。
“梦丝家”品牌成为英山人交际,交流的代名词。事业如日中天的他,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展经验交流,他还当选湖北省人大代表,各级领导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梦,就是这样成为现实,梦,也是那样甜美……
梦丝品牌——孝为先
“小时候,妈妈总是给我盖被子;长大后,我一直是给儿盖被子;想起来,却没有给妈妈盖过被子;其实,真的应该买床好被子!”这
是一段他的贴身故事的真实写照…
一次,他回家探望80多岁的老母亲,一字不识的老妈气愤地告诉他,呕了姐姐的气,很是不舒服。他问为何?老妈说,去姐姐家住了两个晚上,因棉絮被不贴身,感冒了咳嗽不止,姐姐问老妈为何咳嗽不停,老妈实话实说,你家的被子不贴身,感冒了。姐姐听后,气愤地说:下次再来,你就自己带被子。老妈生气地跑得无影无踪。他听后,立马送了两床被子姐姐。
还才萌发了这段真情实感的宣传导语,奉劝天下儿女,以孝为先,让长期不在身边的妈妈,都能盖上蚕丝被,再也不感冒,不着凉,永远健康!
一位华新水泥厂职工的英山人,在家料理快要断气的母亲,问老妈您还想吃点啥?喝点啥?老母亲告诉他,也不想吃的,也不想喝的,就是欠一床梦丝家被子盖盖。此时,她的儿子只好为他的老母买床四斤重的被子送终……还有一位十三岁的小姑娘,在她的爸爸生日那天,到专卖店,说:我爸爸今天生日,我想买件丝绸背心送给爸爸,丢下一百元钞票,扭头就跑不见人影,眼望着小姑娘的背景,他作为公司老总,欣然掏出了尚差的68元补上。
正因为他的真诚至善,执着品质,感动了消费者,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如日中天,名不见经传的英山县,也能飞出金凤凰,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和部门,纷纷助力,为该品牌申报“中国名牌”不遗余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捧名牌泪满盈!悲喜交集的一片痴情赢得了省、市、县政府给予的精神嘉奖和物质奖励,犹如春风沐雨,阳光照射。每一位员工的微笑,才是他最美的表情!
梦的翅膀——在飞翔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金海教授,武汉大学城市与建设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管家庆教授,接受了他的策划课题,进行品牌创意策划、设计。
诊断出“梦丝家”品牌虽然说很温馨,但显得狭隘,更显张力远远不够……专家团队不仅把品牌的核心灵魂牢牢抓在手上,还为其寻找具有大品牌的灵动个性,作为武大教研课题研究。
张金海教授提出:英山是蚕桑产业大县,汪龙溪是舞动产业龙头的带领者,品牌是带动产业兴旺的灵魂和栽体。因此,梦想的实现,要建立在源头产业上,不应只局限在家里……如是乎,诞生出“梦丝”品牌大概念,“梦丝丝业”绿色产业才是新时期产业打造的主要素。
将“梦丝家”作为产品子品牌培育,还陆续创意出老年用品品牌“梦丝康”,婴幼儿用品品牌“梦丝聪”,挖掘女性用品品牌“梦丝丽”的文化潜力。随即,湖北梦丝绿色丝业有限公司于武汉注册,作为前台营销大本营,子品牌“梦丝家”作为生产基地加工制作保障。
2007~2012年间,政府支持,社会助力,自身加压,队伍扩张至两百余人,新征土地20余亩,添加厂房一万余平方米,销售规模从每年几百万元,迅速增至年产值3000余万元,各类税费达200余万元。员工坐着大巴上下班,全城主街道专卖店林立。好一幅壮丽景象,社会口碑传颂,企业欣欣向荣,呈现出勃勃生机……
智慧源于智囊,规划先行,策划引路,应该永远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先基。其“梦丝”产业链渐行渐远的迹象清晰可见。
梦的损伤——心之痛
古人云:创业容易守业难。似乎,这已成为千古不变的道理。也有人这样说过,企业发展过程,也像过山车,起伏不平。今天,回想
起来……在股份制经营的体制下,共苦很易,同甘却时常噪音不断。此时的他让贤才是明智的选择。
十三年心血浇灌,这朵繁茂之花,正需要年富力强者,承载起使命和责任,守业大任降于斯人矣。
轻身隐退的他,并没有注重创业回报,丝毫没有惊动外界,将基业内部整合,股份改造。三十几个合伙人,一下子变为几个股东持有,这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一晃七八年过去,眼见今日情景,说事与愿违也不为过。
社会有人这样舆论说古人有句名言: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一切,过程无以言表,未来的结局,已无法预料……一切只能说,格局决定气势,气度成败英雄,胸怀付诸事业!作为已离开七八年的创始人,心之痛,痛在无能为力,梦之损,损在体乏心疲……
梦的再造——魂之切
“梦”,一旦惊醒,剩下的只有“思”!“梦摇篮,丝享受”是又一次“思”的过程。“梦丝丝业”已然在那些“思”的人脑海里翻滚!曾经在那个战壕摸爬滚打过的弟兄们,“思”得更多,“思”得更广。
他们认为既然有这样一个“梦丝丝业”的大舞台,还能开花,又可结果,何尚不可以再造呢?亲历者在“问”,旁观者在“问”,还有那多的消费者同样在“问”?答案只有一个:那个灵魂深处的梦,依然难以破灭……
因为有一个造梦人,他一直在想圆这样一个梦!他从梦的起源四顾墩,梦的放飞见现实,梦丝品牌孝为先,梦的翅膀在飞翔。又从梦的损伤心之痛,再到梦的再造魂之切,持之以恒,从未退却……
今天,梦丝丝业~湖北梦航蚕丝制品有限公司,生在乱世之中,夹缝中求生存,在风雨中荡秋千,它虽然寄宿在茅芦草舍的避壤地带,却悉心刻苦功读,隐忍艰苦,做垂首的无名英雄,却接缘了大批仁人志士,不知不觉中,它似乎将屹立于业界!
它始终坚守开天之理念,品质为先,品牌为魂,品德为尚。它始终围绕散财于众,货真价实之目标,把左邻右舍之朋友,四面八方之客源扭在一条船上。
之所以,在这场大疫到来之时,仍以斗士之躯,奋发在泥泞的征途上,勇往直前。这恐怕就是梦丝再造的缩影!去年,在黄冈市举行的世界旅游博览会上,“梦丝丝业”系列蚕丝被又见榜首,成为黄冈十大精品旅游商品,一切只能证明真金不怕火炼,梦丝温暖人间之说。(梦思)
责任编辑: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