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彦方,反串大师,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胡文阁并称“北文阁,南彦方”。黄先生自幼学艺,5岁登台,其深厚的戏曲功底集梅派、荀派特点于一身。梅派传人梅葆玖先生亲笔为他题词“梅韵兰质永流芳”。黄先生的表演集众家之长,同时又突破了戏曲传统的表现形式,巧妙的将传统艺术和现代化表现形式相结合,使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被喻为当代“梅兰芳”。
儿时梦想,奠定艺术人生
1972年7月,黄彦方出生在武汉一个干部家庭,他父母都是梅兰芳的戏迷,耳濡目染下,幼年的黄彦方不知不觉中也对梅派京剧产生了无线向往,从此在这清澈的双眸,纯净的心里萌生了对艺术执着的憧憬。
黄彦方从小就是邻居眼里的艺术天才,不仅长相漂亮俊俏,而且能歌善舞,性格乖巧可人。无论是歌曲还是舞蹈,只要听个两三遍,他就熟记于心,六七岁的时候,他更是像模像样地表演八个样板戏里的曲目,而且一招一式和原版分毫不差,艳惊四座。上学以后,黄彦方的艺术特长很快让他成为了班级里的文艺骨干,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大家都说这个黄家的小子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部队锤炼,练就男儿本色
1987年,黄彦方心想男儿志在四方,当兵保卫国家是每个男儿应当做的,于是应征入伍,来到新疆石河子部队。新疆的气候与武汉不同,冬季最冷能够达到-40℃,但这些并没有让黄彦方退却,在部队的磨练中,黄彦方体会到了和儿时不一样的生活。入伍一段时间之后,所在连队要成立文工团,十几岁的黄彦方立即凭借过人的表演能力成为文工团的骨干成员。正是那一段在部队打磨的日子,让他积累起扎实的基本功,才让他在后来的各类表演中,能够迅速上手并游刃有余。而苦并快乐的部队生活,为他今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坚定的决心。
南下闯荡,实现梦想
黄彦方虽然获得人生中第一个专业奖项,但是9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百业骤兴,人们用半是期盼半是谨慎的态度对待精神范畴开放,他能再次登台的机会很少,面对外界白眼甚至是辱骂,他都报以浅浅一笑,黄彦方为追求舞台梦,深度研究反串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开放只是个时间问题,于是他抱着对艺术的执着,只身南下,来到改革开放前沿------深圳。
初到深圳,怀着满腔热血融入到人民思想开放的大流中,可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世俗眼光的偏见、业内传统演绎的排斥,真正能登台演出的机会也不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与香江大酒店的合作中,还是以一曲《云河》开场,用一种技压全场的气势、行云流水的演绎,折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另外还演唱一首《洪湖水浪打浪》声音嘹亮刚强、灵动高亢,风格迥异的两首歌,让观众来不及反应,黄彦方就已经开始了他第一次的“互动”,虽然生涩,但胜在真诚朴实,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情绪。这一场极其火爆、反响强烈的演出就此拉开了珠三角各地演出的序幕,而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甚至用“北有胡文阁、南有黄彦方”来形容火爆程度。
涅槃重生,升华艺术
业精于勤,荒于嬉。2003年,黄彦方再次做出人生中的又一重大决定:放弃深圳的成功,回到武汉,潜心深入研究梅派艺术。黄彦方的此举动颇受争议,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正是赚钱的大好机会。可是每每人们问他的时候,他总是淡然一笑:“艺术的价值不是钱能够衡量的,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梅派艺术是我毕生的梦想。”在深圳纸碎金迷、遍地黄金的繁华圣地,艺术的价值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化,黄彦方回到武汉,专心研究梅派艺术,从时代背景,人物的性格、心理,深入揣摩每个角色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立志要把演绎的对象带入到观众的心里去。
黄彦方多年的坚守和努力终于得到丰厚的回报。梅派艺术大师梅葆玖先生亲自传授黄彦方梅派艺术,还亲笔给他题词“梅韵兰质永流芳”。黄彦方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自己多年的坚持没有白费,他终于踏进了梅派艺术的殿堂。
1990年,黄彦方转业回到武汉,被分配到一家国营企业。当时,国营企业的工作是份极为让人羡慕的好工作,黄彦方却志不在此,心中始终怀着一份音乐梦想。为了在艺术上能有更好的发展,他每天早上3点半起床练声、吊嗓子,5点出发去武汉音乐学院学习系统声乐和戏曲表演,晚上下课后再到各处参加演出试唱,周而复始。
虽然累,但是很快乐,很充实的日子里,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跟着当时的个体协会艺术团四处参加演出。在一次演出中,女歌手因病不能参加演出,此时黄彦方迎难而上,用女声演唱了一首邓丽君的《云河》,他独特的嗓音,艳惊四座,掌声雷动。当时湖北楚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李祖勋也在场,听完黄彦方的演唱后,对他说:“你的声音很独特,我觉得你可以从这方面发展。”
李祖勋的话给黄彦方莫大的鼓励和认可,从那天起,黄彦方开始转型,全身心的投入到演绎事业。同年在了武汉市举办的“龙虎榜”歌手电视大赛“中,以一曲《北风吹》一人两腔的男女声对唱,晋级十佳,成为了新中国以来第一位敢于尝试男唱女声歌曲的电视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