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农历小年,也是热闹、隆重的“大年”的前奏,过去民间这一天有祭灶习俗。虽然在今天的城市里,这一习俗早已远离人们的生活,但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化传承,很多人仍能大体说出祭灶的传说,也会在这一天吃上几块节令食品——灶糖。那么,祭灶习俗从何而来?祭祀的到底是谁?灶糖在祭灶活动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民俗学家施立学告诉记者,祭灶作为一种流传已久的习俗,源于中华先民的火崇拜和太阳崇拜,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那么就让我们在满街的灶糖香气中,详细了解小年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是古代民间广为人知的关于小年祭灶的一句俗语,背后是美丽的传说和期盼——小年这天,住在千家万户的灶神要上天去见玉皇,汇报这家人一年的事,然后在大年三十晚上回来,继续保佑一家平安。在中国民间传说的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商时代,他已为民间所供奉。民间对灶神的崇拜,源于先民的火崇拜和太阳崇拜。与此同时,民以食为天,东北灶神崇拜也体现了人们对战胜冰雪严寒的渴望和对饮食文化的依赖。
家里的“灶”天天要用火,祭祀时送灶王“升天”也要用火,可以说小年祭灶与火文化密切相关。下面就来说说上古神话中与火相关的传说。
钻木取火与火神传说
众所周知,上古先民之所以告别茹毛饮血的日子,走上人类进化的“快车道”,都是因为钻木取火的发明。自从学会人工取火,人类逐渐开始用火烤制食物、驱赶野兽、照明、取暖等,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此,先民对火有着异乎寻常的崇拜。提起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火神,很多人都知道是祝融,其实这只是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关于火神,还有众多传说。
燧人氏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燧明国,这里的人们原本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后来,他们发现火能御寒、驱赶野兽、烧熟食物,可是自然火种难以久存,他们仍饱受饥寒之苦。这时,有个聪明智慧的人来到这里,他发现有一种大鸟,在大树上跳来跳去找虫吃,用长长的硬喙叨啄树干,每啄一下就发出夺目的火光。这个人受到启发,没完没了地钻木,终于取来了火,从此人类不用再依靠雷电来点燃火种了。这个发明钻木取火方法的人,受到后人敬仰,被称为“燧人氏”。后来,人们对燧石敲敲打打,也敲出火来。人征服了火,火磨炼了人,人开始成为万物之灵。
祝融
祝融,名重黎(简称黎)。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有研究认为,祝融并非人名,而是三皇五帝时期的官名。传说祝融曾利用火攻的方法,帮助黄帝大败蚩尤部队,后世尊其为火神。在《三国演义》里还有个祝融夫人,是南蛮大王孟获之妻,历史上并无记载,在小说中为火神祝融氏的后裔。
炎帝
炎帝,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传说他因为懂得用火而成为领袖。他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他制作陶器,改善人们的生活;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还有人认为,炎帝便是遍尝百草,解除人们病痛之苦的神农氏。
回禄
回禄,或写作“回陆”。《国语》记载:“火神为回禄。”传说古代楚国有一人,名叫吴回,掌管火正,有人说他就是回禄,死后被尊为火神,有历史典籍把他列为远古“三皇”之一。
阏伯
作为火神,住进庙宇而被人们世代祭祀的首推阏伯。《五行志》记载:帝喾有祝融,尧时有阏伯,民赖其德,以为火祖,配祭火星。意思是帝喾时代有火官名祝融,帝尧时代有火官名阏伯,因百姓感念他们的德行,奉祀他们为火的祖神,配祀火星。阏伯终日为火事操劳,帮助百姓开展农耕,被后世尊为火神。在商丘市有座著名的庙宇“火神台”,就供奉着阏伯的神像,因而又叫阏伯台。
其他火神传说
此外,关于火神还有很多传说。在我国北方信奉萨满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女性,被称为火神母、火婆、火姑娘、火灵或金花火神等。鄂伦春族有一个传说:一位妇女晨起烤火,不小心触犯了火神。无论她家搬到哪儿,怎么也升不起火。后来她向火神婆婆请罪,得到了宽恕,再点火时,火就烧起来了。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认为,这个传说中所体现的火神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不仅贯穿于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猎、放牧等生产习俗中,也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通常情况下绝对禁止用脚踩火、骑火、跨火,不允许说火的坏话或直接辱骂火。在尊重火给人带来恩惠的同时,人们又把森林草场的火灾以及病人发烧、小儿梦魇等疾病视为火神发怒的结果,因此对它愈加崇敬。因此在这些民族中,火神远比其他“自然神”更经常受到崇敬。
在满族神话传说中,少年英雄托阿从天火库盗来一葫芦火种,他把石块凿出洞,然后把火种一一装入石块,带回人间,并教人们用碰撞石块的办法取火。满族人于是奉托阿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还要举行隆重的迎接火神仪式。
西南少数民族的火神崇拜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火神形体人格化不同,他们大多把燃烧的火焰视为火神的化身,或把锅庄石、火塘灶等视为火神的象征。而汉族常见的火神形象往往相貌凶狠,带有风火轮、火葫芦、火印、火剑、火弓等随身“装备”。
灶王爷到底是谁
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来话长。大约在夏商时期,他已经是民间尊奉的一位神了。至于灶神到底是谁,目前有十几种说法,其中一些延续了火神的传说。
《事物原会》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按照这种说法,黄帝为灶神。
《淮南子·氾论篇》称:“炎帝作火而死为灶。”东汉高诱注:炎帝以火德为管理天下,死后以灶神的身分享受祭祀。还有人据此认为灶神就是火神,是火这一自然力崇拜的产物进入人类居住空间后的变体。因此衍生出如下说法:
1.祝融说。《礼记·礼器》:“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2.吴回说。《吕氏春秋·孟秋》:“其神祝融”,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3.燧人氏说。钻木取火的燧人氏被尊为火神,所以也被认为“兼任”灶神。
4.美女说。《礼记·礼器》:“奥者,老妇之祭也。”汉代郑玄注:“老妇,先炊者也。”是说灶神既非火神,亦非灶的发明者,而是一位主司厨房烹调事务的女神——先炊,因为烹调须在灶上操作,所以对她的祭祀表现为祭灶。在《庄子·达生篇》中,告敖曾说:“灶中有鬼叫髻。”西晋司马彪注:“灶神,其状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
5.苏吉利说。《荆楚岁时记》中说:“灶神名苏吉利。”《玉烛宝典》十二引《灶书》中说:“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
此外,民间灶神还有火精宋无忌说、种火老母说、张奎说、张单、张姓画匠说等等。
祭灶日期的说法
关于民间祭灶,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可是,祭灶的日期不是腊月二十三吗?大诗人为什么说是腊月二十四呢?其实,二十三祭灶没错,诗人范成大也没错。中国春节一般是以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说的“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同时也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意思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民间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祭灶。到底哪一天祭灶,是有讲究的。此外还有“金三银四”“官三民四”和“兵三民四”的说法。至今,在我国南方还有农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祭灶的习俗。
在东北民间的传说中,灶王爷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也被认为是一家的保护神。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龛,一般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奉灶王爷的神像,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二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多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或“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示吉祥。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督一家人,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等命运交予灶王爷之手。
艺术鉴赏网编辑:刘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