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辽河畔美丽富饶的蔡家镇,有个收藏了传统的农耕用具、生活用品等农民艰苦劳作记忆的“东北农耕文化博物馆”。它是蔡家镇党委政府2015年10月结合“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建设而成的。里面陈设着2000多件农耕工具和农业生活用品,展现了改革开放前各时期的东北农民生活风貌。
农耕博物馆的建成传承了乡土文化,抢救了历史文化遗产,挽救日渐消失、濒临失传的老物件,同时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做出贡献。为梨树这片黑土地上的后代留住了时代的缩影。博物馆中的老物件都是镇村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通过收藏者赠予和暂借、收购等方式征集的。在搜集老物件上,村镇干部可谓付出了大量心血,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布置任务。到老宅子破房子里去找,到上了岁数的人家去找。经过半年时间全镇上下的辛苦搜集,共收集老物件60类2100余件。这些老物件均来自民间,它没有华丽的外观,不是稀奇的传世珍宝,但完全是原汁原味地反映传统农耕风貌。每一件老物件都镌刻着岁月的印记,都能唤起人们的记忆,更能吸引住游客的目光让年轻人感悟历史;让年长者回忆岁月。
在通往东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千米的路两旁,有摆成各类艺术造型的石碾、石磨。上百套碾盘经过匠心别致的设计,成为乡村磨盘一条街。这个独特创意既留住了乡愁,还美化了乡村。在博物馆的门前,有一条80米长的按照史书记载及老人们描述原貌进行恢复和修葺的柳条边。土台高宽各三尺,隔五尺就插三根柳条,并以结绳相连。柳条边始修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清王朝入关定鼎北京后,视东北为龙兴重地,柳条边就是东北的一道绿色长城。近期,农耕博物馆又对外开放了工匠文化园,由根雕艺术展示园和生态采摘园组成。根雕艺术展示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园内有138个雕塑,分为7个展示区:十二生肖展区、野生动物展区、家畜家禽展区 、神兽展区、飞禽展区、水族展区、劳动者展区。其中,农耕劳动者区26位形象生动的人物雕塑,完整再现农民春种秋收的劳动过程,展示出劳动人们田间劳作的艰辛和精益求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生态采摘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园内有各种无公害蔬菜,像小白菜、萝卜、黄瓜、辣椒等,还有各种水果供游客采摘。
农耕文化博物馆的院内,展示的是村民生活的各种器具,有石磨、石碾子、石头滚子、石头水槽、木桶、大缸等。这不仅让人想到过去人们忙碌劳作的身影,而且回想起家家户户磨米磨面、用石头滚子压地的场景。
农耕文化博物馆有四个展厅,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生活展厅藏有鲁班凳、幔帐腰、幔杆子、纸镊子、梳妆台、火盆、洋棒子、猪腰子筐、蓆蒌子、鸡毛掸、蝇甩子、烟笸箩、鞋拔子、拨了锤等数百件。民俗展厅可以看到过去满族人的很多习惯,比如小孩子穿虎鞋、戴虎帽,满族文化里的十八怪里“养护孩子吊起来”的悠车子等。生产展厅中有手扶木犁杖、牛样子、柳编筐等等。精品展厅是一些非常珍贵的藏品,比如日本老太太在中国绣的枕头顶、日本木箱子和百年龙凤柳等照片。
梨树“东北农耕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四平市内展品最齐全的农耕主题文化馆,成为吸取农耕文化、体验农耕气息、缅怀农耕生活的特色文化展示场所,还原了农耕历史文化的轨迹,更展现了梨树县乃至东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文资源及传统民俗文化。
艺术鉴赏网编辑:刘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