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农)初识子欣,是在一次作品展上,当时他的一组水墨民居,清新、雅致,引起许多观众的注目。中国山水画多以民居为小景,为点缀。而子欣以之为画眼而别开生面。后来与他熟悉了,才知道,子欣“性本爱丘山”,尤钟情于“深柳读书堂”。他由公务员而记者,而商界老总,最终把视野聚集在茅檐人静、松窗竹户之间,于是表现山水民居成为他独具“慧”眼的艺术选择。
为此,子欣曾漫步江南水乡、登临河南太行、徘徊江西婺源、徜徉安徽徽州,浙江乌镇、四川泰安、新繁、街子古镇等等,一一收入画中。在他笔下,江南古镇的秀美、太行民居的古朴、湘西吊楼的清新、四川道观的玄虚、陕北窑洞的拙倔都各臻其妙。
近几年,子欣还探访过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瑞士的小镇,泰国的僧院等,但都难入画眼,这些异国风情,在他看来,总缺少那种"渡头落日,墟里孤烟"的韵致。而观摩细研他的画作,破旧的野居,寂寞的农家、质朴的老屋、幽深的古巷……总能传达出人与自然相亲相近的脉脉古风。为此,子欣特别致力于细节的刻画,那晾晒的衣物、屋前的柴堆、檐下的农具乃至茅店社林、路转溪桥,一 一毕肖毕现,让观众神往野趣,折服画家“尽精微,至广大”的匠心独运。子欣以为,面对这些“行将就木”的民居一定要用画笔把它们传存下来,这是“我辈复登临”后的历史担当。
山水是千古不易的自然载体,而民居是应时不变的历史记忆,那些破碎陈旧的砖瓦,像一页页厚重的史藉,记载着家国多少荣辱兴衰、多少悲欢离合。而让子欣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古镇老宅里的“乡里人”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而陆续挺进于都市的水泥丛林,但更多“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都市人,却绵绵不绝回到山水民居间,吸纳地气,恢复底气,让浮躁的人身得到平静,让迷惑的心灵获得从容。
艺术鉴赏网编辑: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