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文化:律师褚中喜的故乡观察
来源:艺术鉴赏网
律师褚中喜,北京市万博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艺术鉴赏网法律顾问,早年经历坎坷波折,完全可以拍一部励志电影,后自学成才成为知名律师,现居京城。
褚中喜律师关心家乡,微信朋友圈常有其家乡的消息,此文是他近些年对故乡的一次集中观察和思考。当然,这些都是他个人的所见所思,其定居北京,长期奔走在全国各地办案出差,对故乡的观察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很有限,其所见所思未必都准确,未必都有道理,但他抱着对故乡的赤诚之心把这些所见所思写出来,纯属善意,不必上纲上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每年春节总会就老家的变化和所见所闻写上几句,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在北京就地过年,但春节前由于工作需要回老家多次。相对而言,今年比往年观察老家时间更多、范围更广、距离更近、体会更深。以下文字并非揭短或哗众取宠,只是希望对老家乡亲们有所借鉴和帮助,同时也可供基层工作人员参考。
收入与消费不成正比
观察:
虽然自己不抽烟,但回老家,一般会在包里备一点烟,尤其是春节。
有一次在县城,见几个人,我掏出24元的香烟,大家竟然像约好似的齐摆手,我只好放进包里,以为是不抽烟。没想到吃饭的过程中,几个人从口袋里掏出香烟放在餐桌上,最低是60元,其余是100元一盒的香烟。
事后得知,他们的工资基本在3000元左右,收入和消费明显不成正比。
除抽高价烟,打麻将也是超过自己的实际收入负荷。
亲戚家小孩考上某著名高校,我出席升学宴,吃完饭打麻将,三位中学老师,缺一人,凑不齐一桌,有人把并不会打麻将的我强按上桌。四局届满,付钱时,我以为每局5元,没想到老师们异口同声:“每局50元,自摸100元!”赶紧找了个机会溜了。
事后,我从侧面打听到,他们月薪也就4000元左右。
老家的抹灰工在东北有些名气,每年清明节前后,抹灰工大军奔向2000余公里的黑龙江和吉林,半年之后,能吃得苦的一般可以带回6-8万的血汗钱。
在老家乡村会过日子的,苦干几年就在县城买房。不会过日子的,经常住在县城的酒店不回家,抽好烟、喝好酒、打大牌、买名牌、泡酒吧。春节之后,曾经半年的辛劳基本付之一炬,清明节后再上东北,人生就这么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建议:
这一不正常现象,社会风气可能是主要诱因,但与大家克制力不足和虚荣心息息相关,收入和消费应当成正比,虚荣心只会害人害己。建议基层政府和社区、村委会干部对这一现象进行正确引导,倡导勤俭节约,不要盲目跟风。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公职人员更不能在无意中起到了负面的带头作用,建议公职人员的消费和收入尽量匹配,避免大家仿效。
骨子里“崇拜”官员
观察:
前段时间参加一次聚会,一桌人中大多数是企业家,从他们的言谈举止,能感受到他们超级自信,仿佛整个世界就是他们的。再大的企业家,在当下的公职人员心里就是一碟小菜,一个不起眼的办事员就可以搞垮一个上市公司。这种盲目自信是有害的,容易被收拾。
在老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许多人崇拜官员。在老家县城和其他乡镇,城建所、税务所、土管所、派出所、工商所、环卫所、财政所的所长们都属于“上流社会”,端着廉价茶杯目不斜视、前呼后拥、底气十足的派头,让人叹为观止。
在一次春节的饭局上,九人等候一人近一小时,姗姗来迟的这位仁兄正好认识,是县某局的一位股长,连芝麻官都算不上,大家竟然口口声声叫他局长,夹菜倒酒,不亦乐乎,把殷勤发挥到极致。
在一次同学聚会中,能感受到大家对在某体制内工作的一位同学特别热情。村干部每次提起在体制内工作的本村人,那是一脸的自豪。
建议:
公职人员本质上就是人民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公职人员和百姓之间是平等的,两者只有工作之别,无贵贱之分。公职人员不要有优越感,感觉高人一等,平头百姓也莫低三下四,作贱自己。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二字牢记心中,不卑不亢,不矜不伐,不骄不躁,有礼有节。应该尊重依法办事的公职人员,但不要盲目崇拜,更不要施以恩惠,行贿受贿达到一定金额,都是犯罪。
结婚越来越难
观察:
前几年,我曾统计了一下老家村子里适婚的男青年,竟然有三十几人还没有对象,惹得他们的父母愁眉苦脸。
由于男女比例失调、女孩外出不回、男孩家里贫困、女孩求学上进等原因,男青年找对象越来越难,选择空间日益狭窄。据说在春节,一个条件一般的女孩子相亲,可以优越地“面试”一个加强排的男青年。即便能过五关斩六将,后续的房子、车子、彩礼“新三样”也是沉重负担。
大约十年前,不要20万就可以在村子里盖房结婚,据说这种方式现在已经落伍,在城市买房已是标配,县城是最低要求。“新三样”加上装修,基本上估计在60万以上。
李总理曾说,中国1000元以下收入的人有6亿,而这6亿人绝大多数在农村。所以,60万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无异于天文数字。但是,随着地方党委、政府的扶持,老家已经成为美丽乡村,近三年结婚的男孩子越来越多,非常喜人。
劳作在农村能力差的男孩子,是单身严重的群体。在老家,有几类家庭的男孩子结婚相对容易,一是父母在外做小买卖的家庭,二是男孩子自身有能力的家庭,三是有一定背景的家庭,四是男孩子有发展潜力的家庭。两个堂弟无房无车,近几年先后结婚,弟媳妇漂亮、能干、明理,小日子过得恩爱,源于爱情。所以,“新三样”并不是绝对的。
建议:
农村基层干部应当正面引导适婚青年男女移风易俗,摈弃封建残余思想,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远离间接买卖婚姻。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尤其是春节前后,让平时出门在外的未婚青年男女在没有媒人介绍的情况下也能有相互认识的机会。正常的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不能过于强调物质和金钱,也不能把婚姻当成商品,坐地起价,就地还钱。只要年轻的小两口感情好、够勤劳、肯吃苦,一样可以过上想要的幸福生活。
获得低保救济为荣
观察:
低保是对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者提供的经济扶持,是党委政府关心困难群体、确保其基本生活有保障、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意义非凡。但是,在老家有些地方跑偏,不具备条件但有关系的人却能获得低保或救济,而真正需要救助的群体又不能享受低保和救济的阳光普照。有些人,不以贫穷为耻,却以能获得低保和救济为荣,这一现象令人深思。
假贫困户、假低保户的问题,占用了有限的扶贫资源,让真正的贫苦户陷入困境,而原本家境殷实的假低保户反而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气,慢慢走向贫困。
一位堂弟奋战在扶贫一线,兼任某村第一书记,他说有些低保户、贫困户懒得出奇,拿到救济款、低保款后往往坐进村里的麻将室,打牌的劲头远远超过劳动的劲头,导致精神贫困,日常生活总指望着低保和救济款。
在我认识的人中,有一些获得低保,但据我了解,他们的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曾劝说其将低保让给真正需要的人,但遭到反驳:“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不知饿汉饥,低保不吃白不吃,救济不领白不领!”让我语塞。
人情保、富人保、关系保的存在,让农村诚信体系受到挑战。贫困户不是可以领取钱物和得到社会帮助的资格,是救急,非荣誉。
建议:
对低保户应当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复查,对不具备条件的,要坚决取消,违法获得的物质和金钱帮助,应当通过法律途径依法追回。如果属于恶意隐瞒真实家庭收入或虚构贫困骗取低保的,应当以诈骗罪论。对在低保和救济发放中徇私舞弊的行为,要坚决进行法律制裁,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精准扶贫需要回头看,低保也要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不留死角,确保国家低保政策落到实处,真正惠及低保户。
走向富裕还需努力
观察:
这几年,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第一书记的艰苦努力下,老家村子的道路、堰塘、卫生、厕所、绿化、沟渠、路灯、停车、排水等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繁花似锦,瓜田李下,风景如画,正所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环境虽然变美变靓,但村民的收入并没有大幅提升。
前些年的清明节前后,村里掌握抹灰技术的人会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地,年底带回可观的收入,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只可惜只干了一年。在记忆里,近几年很少听说村里有人上东北,这可能既有东北近些年经济不景气的原因,也可能是村里人不再愿意吃那份苦,再可能是不愿意背井离乡而就近找工地干活。但是和东北的抹灰报酬相比,收入明显锐减。
往年在春节前后一眼难以望到尽头、绿油油一片的花菜,曾是村里人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冬天改善枯败环境的天然绿化带,每年春节,我最喜欢看的这道美景,如今似乎难觅踪影。田间地头,多是枯黄一片,以稻田居多,倍感荒凉。
萝卜、油菜、豌豆、莴笋等,也曾是老家田间冬天一景,如今也难得一见,犹如珍贵植物。不怪村里人懒惰,而是曾经的收购商有时给出的0.1-0.5元的“白菜价”让大家彻底死心,收购商也没有赚钱的机会,可谓两败俱伤。
建议:
“谷贱伤农”让村民失去信心,使本来已经形成产业优势、规模效应、地域品牌的花菜栽种,付之东流,增收愈发艰难。基层干部应当利用电商平台,帮助村民找到销售网络,建立冷库储存,避免被收购商超低价盘剥。同时,应当鼓励和引导村民种植土豆、红薯、莲藕、马蹄等,这些农作物易储存,在田里能够呆上一阵子,可以错开时间上市,对收购商没有依赖性。当然,最重要是应在冬天把有些赋闲在家的村民吸引到田间地头,增产增收,走向富裕。
迷恋牌桌的返乡人员
观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麻将在农村盛行,老家也不例外。我家也曾成为麻将室,每年苦口婆心劝说并不缺钱的老妈,收效甚微,让我无计可施。老妈的理由是:“并非为了赚钱,是家里需要人气,一个人孤单。”
也确实,老妈为了家里有些人气,经常赔上水、烟、茶和食物。但不管怎么,都助长了不良习气,在我的再三劝说和“普法”之下,并动员舅舅说服,老妈最终把仅有的一张麻将桌停止。
据说,现在乡村打麻将,也分档次,钱少的在村里打,小康的在街上打,富裕的则去县城打。麻将和斗地主,打发空闲时间,未尝不可,但不能上瘾,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误了庄稼。据说在县城更离谱,拆西墙补东墙、甚至不惜借款或卖房抵车,只要牌桌上的刺激。产生的后果是孩子无人管、学习被耽误、夫妻闹矛盾、债主找上门、工作无心干、父母被冷落、亲戚变生疏。
每年的春节,返乡人员剧增,打牌成为最大的娱乐,也是显摆露富的方式,只要出太阳,许多家门口摆出麻将桌,父母辛劳做饭菜,小孩低头看手机,爷爷奶奶唉声叹气,几乎成为乡村一景,辛苦打工一年的收入极有可能在十天左右的春节回乡之旅的牌桌上前功尽弃、毁于一旦。贫困家庭人员在牌桌上的参与,可能让精准扶贫的艰难成果充满变数。
建议:
逢年过年,适度娱乐,未尝不可,但不可成瘾,迷恋其间,失去斗志,让消遣成为赌博。春节期间,回乡一次不易,应当多陪父母及长辈,与同村及亲戚中在外打工、经商的人多沟通、学习,获得更多的致富、赚钱信息。基层工作人员应当正面引导春节返乡人员,把冬天闲赋在家的村民吸引到田间地头,发展多样性种植或养殖。对一些以娱乐为名的赌博行为,公安机关应当坚决依法打击。
攀比成风
观察:
近几年,乡村的小轿车越来越多、越来越豪华,老家村子也是如此,春节期间,犹如农村车展。
改善出行,方便工作,提高生活品质,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是不能盲目攀比。不能因为邻居买车你也非要买车,邻居家买10万车,我就买15万车,邻居买国产的,我就买进口的。赚钱不易,日子很长,切切不要相互赌气,4S店的帅哥美女或许正在不怀好意地偷着乐。
每年春节之后的正月初五至元宵节,生日宴、结婚宴、乔迁宴、满月宴等在乡村此起彼伏,各种喜庆气球、拱门、礼带、彩旗等屹立在各个村口,夜幕降临,烟花响彻云霄,鞭炮齐鸣,乡村成为欢乐的海洋。酒席上的菜肴越来越奢,接待的香烟越来越贵,桌上的美酒越来越好,小孩的回礼越来越大、饭菜浪费越来越多。不惜平日节衣缩食拼命攒,也要盲目攀比奢侈这一回。
农村建房,也是面积一家比一家大,楼层一家比一家高,装修一家比一家气派。你家刷墙、吊顶、贴瓷砖,我家墙纸、喷漆、大理石,越来越讲究。比建房装修更刺激的要数买房,你在县城买,我就在市里买,你在市里买,我就在省城买,由原来熟人和亲戚见面问“吃了吗”变成了现在见面问“买房了吗”。当然这是农村富裕的表现,是好事,但不可不顾自己的承受能力盲目跟风和攀比。
建议:
去年既有疫情又有水患,老家自然灾害叠加,各行各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估计以后赚钱会越来越难。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消费量力而行,留点存款还是有必要的,正所谓“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基层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适度引导大家理性消费,量体裁衣,量入为出,不要盲从。
责任编辑:陈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