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傅广典 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主任
图 傅广典先生进行田野考察
前言: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主任傅广典历时9年完成《生存逻辑》(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描述地球演化史、人类进化史和世界发展史,以人地关系和人人关系两大关系,诠释生态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及所构成的生存系统的内在机理,揭示人类及人类社会的行为逻辑,构建人类全球一体化生存的理论与逻辑。本书以全球通史、生态通论、社会通典的功能达成工具意义,使之成为人类生态建模书、学术研究参考书、教学自修教科书、大众百科工具书,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同生共存的必读首选。傅广典,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地域文化学和文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在国家和国际学术会议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本土化诉求与全球化演进》《海洋文化研究与海洋战略构建》《汉江夏商周时期的流域文明》《人类神话史立论与研究》《生存逻辑》等,共计800余万字。
图 《生存逻辑》(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傅广典著)
毫无疑问,人类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这意味着,全球72亿人在全球化穹顶之下同生共存。然而,人们对于全球化的认知有两个级次的分歧,第一个级次的分歧是全球化出现与否,第二个级次的分歧是全球化如何形成。全球化时代的主体特征是人类的全球一体化生产、全球一体化消费,在全球整体的空间里一体化生存。因而,最根本的问题是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同生共存。其中有两个关键性问题:能否同生共存?关键词——共识;如何同生共存?关键词——模式。
全球化时代是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毋庸置疑,我们有许许多多未曾经历过和未曾认识到的新问题,还有一些由老问题衍生出的常常令人猝不及防难以应对的新问题,可谓旧问题日积月累,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此景况,令全球化时代充满变数,充满不确定性。
在这种不确定性之中,有3个义项是确定的:全球化之成、全球化之根、全球化之治。全球化之成是全球化时代最佳预期,蕴含着全新的全球化时代的价值体系和生存逻辑;全球化之根是全球化时代演进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力;全球化之治是全球治理,对应着最佳预期,建立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体系、世界秩序和全球规制,实现人类的优质生存。
这很难。其原因在于全球化的到来不是人类的预期,没有人类的革命与宣言,不是在全球化思想和全球化理论指引下以人类的自觉行为所追求的预期结果,而是人类在社会活动的无意识中不经意间产生的系统涌生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顶级副产物。然而,不是人类的预期却是历史的必然,是必然的社会阶段。作为副产物,全球化当是自在的;作为社会阶段,全球化当是自为的。而完成由自在全球化到自为全球化的转化,则理所当然是全球化时代里的人类的使命性预期。
尽管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认同全球化,实力大国在积极推行并力图主导全球化,但这并不表明现在已经是自为全球化。全球化的自在性导致世界各国对全球一体化生存的瞿然与恐惧,各国互疑互忌,互敌互防,消耗大量资源和国力扩军备战。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地缘政治、三边关系、军备竞赛、均势制衡、区域战略、国家博弈等等,无不是在追求最高的生存安全系数。然而,正因为如此人类陷入了生存悖论:越是追求生存安全,越发加速生存危机。
人类进化有两个并行的维度: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可泛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文明却在制造着有悖于文明的野蛮,人类将数百万年前手中的可以让对方头破血流的木棍,换成了而今的可以让对方万劫不复的核弹。本来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两个选项,然而很可悲,人类浩然地追求着和平选项而靡然地践行着战争选项,于是,和平或是梦幻,或是利维坦体力不支喘息之时的稍歇。
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理性。正是人类认识到了自身区别于动物的优势在于理性,所以处处以理性行事,可事实上却以非常的理性自觉干着非常不理性的蠢事,聪明反被聪明误。在社交中时常可听到一句排他性的语言:谁离了谁都能活,地球照样转。地球离了谁都是照样转的,因为地球遵循宇宙规律而不遵循社会规律。
但是,从宏观上说,在这个地球上谁离了谁都不能活。在自然科学中,一个物种没有足够的种群数量,便不能延续。人类作为自然界物种,受制于这个定律,这是人类群体生存的自然法则。人类的任何个体都不可能实现自身的全部生存之需,需要与他人彼此支持、相互合作,需要利他和互惠。因此人类的生存行为不可能是奇数“1”的独行侠模式,而只能是偶数“2”的生死恋模式。这是人类群体生存的社会法则。海洋中有一种黄金水母,它依靠生存于体内的藻类获取太阳能转化的葡萄糖,维持自身营养元素之需。所以它始终朝着太阳游动,并且不停地旋转着身体,以便使体内的藻类全面接受阳光。黄金水母的这种生存逻辑,应该是自然界生物系统中最具普适性的生存逻辑。人类对生存逻辑的构建,最终极有可能心悦诚服地选定“黄金水母生存逻辑”。
无须赘言,上述问题具有终极意义。要作出终极诠释,必须通透地球、通透人类、通透世界。惟其如此,本书以地学、人类学、社会学这三大学科,描述地球演化史、人类进化史、世界发展史;以人地关系和人人关系这两大关系,诠释生态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以及由这两个系统所构成的生存系统的内在机理,揭示人类及人类社会的行为逻辑;以全球化时代主体特征与核心内涵启卷,将全球一体化生存之实推向人类终极关注和终极思量的高度,构建全球化生存的理论与逻辑。
中国多名山,东有泰山,西有华山,南有衡山,北有恒山,中有嵩山,统称五岳。泰山为五岳之首,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登泰山留下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的胸臆,“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会让人们通彻而豁达。倘若让思维浪漫一下,全球72亿人齐聚泰山顶峰,就全球化时代生存逻辑而谈经论道,定然会紫气东来的泰山效应。
或许世界原本并不那么复杂,是“人类之疑”将其复杂化了。因为“行人弓箭各在腰”,故而“尘埃不见咸阳桥”。2行人可否解下弓箭?脚底能否不起尘埃?如若不能,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人们的站立点少了泰山高度。《生存逻辑》的全部理由正在于此,以全球学的理论深度和认知高度,破解“人类之疑”,构建人类的全球化时代全球学视域的生存逻辑。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信息:
责任编辑:刘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