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第十三回 奔袭胡营事遭泄 单于惊恐急布兵(34)
「导读」由中国新闻社资深记者、著名作家曹旭峰历时多年创作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英雄赵子龙》,首次全面揭示了三国赵子龙的一生,一经出版全国热销且再版。人民日报、中新社、新华网、光明网、大众日报、香港商报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喜马拉雅独家制作推出八十集同名广播剧《三国英雄赵子龙》热播(评分9.8),引起广泛关注。历史上,赵云极具“人间烟火”味,他一生反对战争,具有强烈的悯民情怀;他的武侠风骨,更是堪称那个时代的闪光点,该书也被香港媒体称为“新的金庸式武侠演义小说”。
(接上回)赵云和赵震随了夏侯兰的大队人马去。一路行了几天,未见兵灾之事,一些村中也有了炊烟。
这日,大队人马渐入草原深处,视野变得豁然开朗,水泽草丰,涓流潺潺,野鸡相逐渐远,苍鹰嘶鸣盘旋。
这时,一快骑来报,前方山坳里发现胡兵营地,有营帐数百。接着又有探马来报,此处的胡兵正是呼厨泉部。
夏侯兰心中暗喜,果然苍天不负人,蔡文姬也定在此营中,于是令众将准备攻击胡兵营地。
赵震上前拦住众将,原来胡兵各营间皆具不同攻击功能,仓促进攻恐陷于不利,且累及到蔡文姬安危,赵震欲先潜入胡营中探明情况。
赵云要与赵震同去,赵震摇头道:“二人前往恐引胡人注意。吾知悉胡语及胡人风情,探听了虚实再做安排。”众人皆说好,赵云乃同意。
待到天黑,赵震换了胡人装束,顺着河流潜入营地。只见营房内,有胡兵来回巡视,更多胡兵则或坐或卧,目色迷离,情绪低沉。
另一则营帐内,则是胡兵家眷及被掳汉地男女,营内有胡儿与汉儿追逐嬉逗,为营地平添了些许生气。
赵震营中一番走动,未引起胡兵怀疑。又经一处华丽营帐时,听其内传出阵阵胡笳之乐,哀怨且婉涕。
赵震心中暗思,此定为蔡文姬的营帐,于是悄然靠近观看。
这时,营帐中走出了一人,赵震细看竟是张兰。张兰见是赵震,先是愕然,又喜极泪下。
赵震将张兰拉至暗处,张兰暗声道:“义士如何进来,曹操将军是否已经来到。”
赵震点头道:“曹操大军已到营外,蔡文姬先生可好。”张兰点点头,拉了赵震往蔡文姬营帐中去。
蔡文姬正哀怨吹奏,乐声令其更念故乡。吹奏一会,蔡文姬忽起身砸掉胡笳,哀怨道:“为何世间有此乱心之物,搅得心无处安放。”
稍倾,蔡文姬又拾起砸坏的胡笳,拥于怀中低声啜泣。随之,蔡文姬又拿另一个胡笳吹奏起来,忽见张兰领进一人,于是停住吹奏。
赵震上前跪拜道:“在下赵震,见过蔡文姬先生。”
张兰与蔡文姬细诉经过,蔡文姬闻言不禁肝肠寸断,悲泣道:“果然盼得义士归来。”
赵震亦泣道:“前番受先生所托,吾日夜不敢相忘。今盼来曹公大军。吾弟赵云也已率军在营外,在下先期来探听虚实。”
赵震与蔡文姬相约定,明日子时曹军于正面袭营,吸引胡兵注意,赵震则率支轻兵由后营来救。约定完毕,赵震又嘱咐张兰早些做准备,拣些易带的物什即可。
待赵震离去,蔡文姬和张兰匆匆收拾起来。蔡文姬收拾一个胡笳,张兰见状道:“夫人被胡兵囚禁十载,缘何还要带胡兵之物。”
蔡文姬悲道:“吾被囚十载,唯胡笳相伴为生,今怎忍心舍弃而去。”张兰不再言,又收拾物什。
蔡文姬忽又悲道:“吾一去自是难回,两儿一别自是天涯了。”
张兰亦悲道:“夫人勿多虑,日后之事日后再论罢。”
正在此间,有探兵来报呼厨泉,营地前方数里处发现大批汉军。呼厨泉闻言大惊,焦躁走动一番道:“可知来的是哪支汉军。”
探兵又道:“汉军营内有曹字大旗,恐为曹操所部。”
呼厨泉直叹道:“果然是为蔡文姬而来。速速传命各处紧闭营门,弓箭手高处设伏,防备曹军来袭。”言罢,呼厨泉又往各营去安排。
赵震辞别蔡文姬和张兰,来到河边准备潜出营地去。
未料,赵震行踪早为探兵察觉,待赵震来到河边,数十胡兵持刀喊杀而来。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