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中国艺术鉴赏网北京讯:(向德荣)1978年梅梓祥入伍,服役铁道兵二师,1982年调入《铁道兵》报(现《中国铁道建筑报》)做编辑工作38年,曾任文艺部主任、主任编辑。他热爱读书、写作。收藏铁道兵及党史、军史等文物资料数百万件,发表新闻、文学作品数十万字,散文《纸的故事》选入浙江省初中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向铁道兵纪念馆、军事博物馆、企业荣史馆等文馆机构捐赠、提供文献资料上百件(次)。
梅梓祥1982开始收藏的,至今整整40年了。他是一座收藏“富矿”,是一座文化宝藏。他被誉为“铁道兵文物收藏家”,“一座活博物馆”,铁道兵“百科全书”,铁道兵“史记”的写作名人。梅梓祥将举办“铁道兵历史文化展览”,出版铁道兵历史系列图书。他做的是一件于铁道兵、于中国铁建以至于祖国、于人民、于历史、于未来功德无量的大事。
茫茫天宇,渺渺时空,历史长河,奔腾浩荡。铁道雄兵,三十五载,丰功伟烈,历史辉煌。
梅梓祥,立初心,藏有道,此德之门,矢志不摇。览阅铁道兵伟绩之大观,留存铁道兵历史之“底稿”。赓续铁道兵之红色血脉,弘扬铁道兵之恢宏军魂。“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历时四十春秋,既蹬庙堂之高,也如阡陌寻常,忘我于江湖,存心于大道。,梅梓祥出差各地,跑遍旧书地摊,古玩市场,市井街头;档案室阅读,博物馆取经,垃圾桶寻宝,与收废品者交朋友,从废品站中回购宝。登门庭,访四老(老首长、老干部、老战友、老朋友);勤动手,善四道(写信件,打电话,发微信、网上查)。梅梓祥居住铁兵大院,遇单位拆迁,知有人搬家,求主人支持,寻自己所需。或受捐,或收购,逢纸找“铁”字,遇图寻“铁”兵。匍匐一路虔诚,丰姿感人至深。宏观上布道,细微处着手,处处留心寻觅,吉光片羽聚集。分类,登记,发现,挖掘,综合,分析。一字一物,点石成金。多用卡车载,数以十万计。藏品浩如烟海,收藏沙里淘金。
一悦也,某年寒冷冬季一天,梅梓祥感冒发烧,整理资料,赵师傅来运废纸,关怀备至:“梅老师啊,您何苦……”“赵师傅啊,您不懂……”有道是,放错了地方如垃圾,放对了地方是宝贝,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悦也,某年火热夏季一天,梅梓祥蹲功娴熟,姿势独特,满头大汗,全神贯注,手不释卷,向人宣告:“我在翻阅,请勿打扰。”
三悦也,收藏心爱文物,如遇至爱至亲。或捧近胸口,或紧贴脸部,或柔情亲吻。痴迷,凝视,抚摸,遐想,触景生情,同频共振。
收藏,包罗万象,琳琅满目:报刊,书籍,档案,音像;印章,勋章,证书,奖状;简报,文件、宣言,命令;通知,电报,传单,标语;帽徽,领章,军装,军鞋;旗帜,军号,地图、口令;指示,布告,袖标,题词;书画,剪纸,石印,雕塑。重大战役,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重大庆典;会议记录,采访记录,回忆文章,调查报告;设计图纸,修建设备,通讯器材,亥字车牌;锅碗瓢勺,豆腐石磨,食谱菜单,茶缸水壶。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旧时物件,珍贵史实,穿过风雨,引人入胜。
生为铁兵人,笔为铁兵写,文为铁兵书,从将军写到士兵,从城市写到戈壁,叙落后到繁华之蜕变,颂雄兵镌秀河山之壮举,妙笔生花,多彩文兴。胸怀铁兵万千事,笔触春秋不老心。不忘初心愿收藏,今生永写铁道兵。大量史料,深情文笔。铁道兵之“前世今生”,“组织沿革”,“领导传略”,“军官摇篮”,“兵部迁徙”;“我们修建的铁路”,“我们开掘的隧道”,“我们架设的桥梁”;“铁道兵作家”,“铁道兵诗人”,“铁道兵画家”,“铁道兵艺术家”,“铁道兵摄影家”;“铁道兵纪念碑”,“铁道兵纪念馆”,“铁道兵博物馆”;“战友作品”,“女兵作品”,“学兵作品”,“战士画页”,“我的收藏”,“宣传功臣”;“铁道兵之歌”,“铁道兵图说”,“铁道兵报巡礼”,“名人礼赞铁道兵”,“铁道兵志在四方”;“当代中国丛书中的铁道兵”,“铁道兵与毛主席像章”,“周恩来关怀铁道兵”……简洁文字,历史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在报刊、官方媒体、自媒体上连载。梅梓祥公众号,讴歌铁道兵伟大业绩与精神实质;寻找铁道兵烈士之墓与烈士亲人。梅梓祥专题报告,或接受采访,一个个重点工程,一串串感人故事,热情洋溢,如数家珍。真可谓:天上亮晶晶星星多,地上铁道兵故事多,许多故事,鲜为人知。光辉铁道兵三十五年,跃然梅梓祥口中笔下。
夫梅梓祥,孑然一身,人生定位,铁道兵人。收藏之癖,人之本性。痴恋源于真情,收藏修炼内心。集砖瓦建筑大厦,用碎片复原完整。故以大爱承载,方觉藏业神圣。入我收藏门,知我收藏苦。担天降吾之大任,何惧辛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乐此不疲,蔚为大观。私人虽藏,利国利民。铁道兵资料贵珍,全中国人民共拥。印证历史,展示文化,悟其真谛,薪火相传,教益后人。典藏铭刻垂青史,永垂青史在人间。梅梓祥为收藏彻命,其美誉以天地锲雕也!
中国艺术鉴赏网融媒体官方平台报道:
责任编辑:舒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