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轶秋 武汉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摄影:荒野 中国著名摄影家
移居东湖有些日子了,今天难得见到阳光洒到窗棂,光斑投印在白瓷的茶盘上,犹如墨迹晕染在画布,一团团渐渐地随着光线的推移,逐渐淡去、隐去,一会现身在地板上,停一会,又离去.....光阴慢吞吞的走来,又慢悠悠的离去。寒露节应声而来,窗外的桂花香应景而去,雨季的喧嚣归于宁静......
庚子磨难多灾,已尽尾声,庆幸平安。人生到了要德性平和的阶段,我的书斋名《蘭馨小筑》由此而来。小院虽无时尚的园林设计,但天然清幽无噪,竹枝茂盛,桔树硕果、桂花香袭,是淡泊守志的好地方。
昨夜去孔老师家请字。
“用爨宝子体吧...”,孔老师听说我新居这幽静养性的地方,因身边弟子多一个艺术执着者而心意盎然,话不多久,随即落座书案,挥笔酣畅。
秋高气爽,双节同璧,两幅字,一气呵成,形神俱全,动静相生,美不可言。胭脂古印,名家闲章,墨香四溢。
写罢,老师围着作品踱步几圈,点着头,扬起一侧的眉毛幽默的笑着说:“今天你得了好字!破例用了专写招牌的书体,我与你们相处,心情愉悦,好书法与你有缘啊.....”。确如老师所说,很多传世的作品均出自偶然,与书家心情相关。古有颜真卿的祭侄儿稿,疾笔中不少修正的痕迹,比起现代的参展体,这书法好似投稿者的草稿纸。但它传递的特有的文化的张力,在法度与意象之间的精神特质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天下三大行书之一。优秀的书家,好作品是情绪自然的个性挥洒,书法造诣天然浑成,毫无矫揉造作。
每一幅好书法背后都是历经长久的艰难跋涉。无数次揣摩、提笔,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书写心得,在一次次微妙的对比中,捕捉游离于字里行间的艺术胎息,反反复复地总结、提炼、延伸、拓展,把那些偶然性的书写元素停驻在笔下,凝固成自己的书写符号,形成自己的书法特点,这就是孔老师。
我知道这幅字的不容易。
矢志的艺术坚守,孔老师的书法风格洋溢着融会贯通的鲜明个性,彰显着聚时代之变而变的艺术生命力。每位前来拜访者,无论是仰慕书法造诣,还是探嗅大师那独有的艺术探索轨迹,他都能为他们带来珍贵的启示、引导。
也许作为学生,孔老师破例亲笔题写商用书体赐与我的书斋《蘭馨小筑》,价值不菲,已是幸事。作为一种关乎书法之法度,与他人比起来,能经常目睹老师创作过程,增加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这份经历乃是老师对弟子最好的厚爱!未来能找到一种独特的方式对法度加以创造性的回应,形成自身的艺术语言,这个过程乃是学生回报老师的最好献礼!
老师对我这个学生的体悟感觉还算满意,他泡上一壶好茶,给我 倒了一杯,自己续了杯,习惯性的点燃一根香烟,兴致勃勃的与我们坐而论道,探讨时代下书法的态度:“书法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既要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又要随时代而动,打上时代的烙印,不可囿于传统之中走不出来。循之法度的同时,艺术当随时代。”
孔可立教授简介:字繁儒,笔名孔融,著名书法家。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74代世孙。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首届书法艺术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与鉴定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武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武汉市文史研究馆员,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
艺术鉴赏网编辑:刘勇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