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丰川
图 王和平手指画《佛陀世容之莲花润心》
王和平以手指书画奇于艺坛。我很早就开始关注他手指书画的创作。有人说他的手指书画是江湖的野路子,不屑一顾。我笑了笑,说,艺术的本源就起源于野路子,崖壁涂鸦是绘画的始祖。印象派、达达主义、破布主义、抽象主义;齐白石、八大山人、毕加索、梵高、高更诸多大师,都源于酒神的山野精神。
图 王和平手指画《佛陀世容之佛尘同世》
肉体的逃亡和精神的流浪,在人生的痛苦中,用艺术的祭祀来寻求人生的平衡,哪怕癫狂如魔,在抗争中感受人生快乐与价值的意志显现。梵高旋转的星子,燃烧的向日葵;八大在广大的空旷中涂墨一只孤独的小鸟,高更单纯的塔希堤岛风景,无不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和语言的无碍。正统的日神(阿波罗)来了,给万物以秩序和庄重。尼采怎么说?他认为日神精神所代表的是一种伪装真实自我后而塑造的一个外观美丽的幻景。所以,我对他们说:你们没读懂王和平的画,因为你们以日神自居。
图 王和平手指画《佛陀世容之非心非佛》
解读王和平之前,我想说说另一个来自江湖的大师。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一个来自于江湖,盛名于庙堂的大师,这个人就是被誉为中国梵高的当代国画大师陈子庄。陈师1913年出生,累遭罹难,反而凤凰涅磐,立地悟道,浴火重生,创作出了独树一帜的石壶风格。(陈子庄号石壶)陈子庄的画,是一个灵魂在苦难的时代中对生活向往的倾述。陈子庄用他的苦难来祭墨,用超越苦难的理想,创造了他至简至美的蜀国桃花源。
我为什么要说陈子庄呢?当然与本文有渊源。1973年,陈子庄在成都文化馆授课教徒,曾收留过一个因家庭成分而历劫磨难,从湖北流浪过去的孩子。这个孩子的艺术启蒙,就是从陈子庄开始的。这个孩子,就是本文所写的艺术家王和平。这是一段很传奇的历史,一个时代的沉疴,本短文不再赘述,如有机会,另立章节。
图 王和平手指画《佛陀世容之面壁成影》
陈子庄是王和平的启蒙老师,更是他艺术上的精神导师。他的师承是高贵的,他的笔墨,就要看他艺术的生化了。陈子庄说:“绘画,起初是描摹大自然,然后“生化”(即提高与创造)。生化的本领得自作者内心的修养,一个画家在艺术上成就的大小,就看其人修养之高低。”这个“生化”,就是艺术的“格”。我认为他的艺术生化,假以时间和机会,也会应运而生的。只是在过程中,有着太多的无奈迷惘与寂寞,这也谓之“祭墨”。
我以前给王和平写过一篇《心有千象,十指墨弦》的文章,主要是评论他的手指画,刊发在中国书画报上。前些时间,他请我去他画室看他最近的一批作品,这是一批用“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毛笔画作品。我说怎么不用指画了。
图 王和平手指画《佛陀世容之秀骨清相》
他说:有些人说我不会用笔画画。我就笑了,说,当初有人说鲁迅不会文言文,所以转写文白参半的白话文。鲁迅就用文言文写了一本绝世的《中国小说史略》。你是想证鲁迅之为?他笑了,说:无软笔之功,哪来手指之力?这话说得好。
与王和平一起评论过他的画,我说你有一个很好的师承,千万不要放弃这个精神的粮仓。但不要东施效颦,成为师承祭坛上一片祭火墨蝶——中国画坛,大多数人都做了前辈的祭坛纸钱。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王和平画得如履薄冰,继承了先生的笔墨,又怕入了先生的窠臼,这是传承和推新的矛盾,今天,看了他的这批画,我略感欣慰。艺术是师承后的创造,虽然有DNA的遗传,有陈子庄的血缘,终不是陈子庄的复制粘贴,不叫石壶二世,而叫王和平。不知这个戏谑贴不贴切。他问我对这批画总的感觉,我想了一会,说了两个字:祭墨。
图 王和平手指画《佛陀世容之佛如空白》
石壶先生以苦难祭墨,王和平向大师敬礼,以献身祭墨。传承之间,一池砚水,虽浓淡各径,也春秋同风。王和平没有陈子庄那样的人生苦难,但不能说没有历经艺术的困惑与困苦。我清楚他的创作历程,我否定过他的一些画,肯定过他的作品,我说:你所达到的境界,一定是抽走肉类的臃肿,归于筋脉的静寂,这才是艺术最后的舍利子。人生如此,艺术亦如此,只是,有几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我不能给王和平的艺术虚浮的粉饰,但我必须给他“祭墨”态度的肯定。他在传统中寻找墨韵,在现代中构架形式。在一组拓印风格的组画中,他用碑拓的风格,用飞白干枯的墨画出了似字似人的北魏石窟神像图。
他画形象各异的观自在,他在归宿于这种宗教?显然不是。他在寻找一种艺术的觉悟和大自在?这个分析是可以成立的。他把这种“觉悟”和“自在”虚以神像,拓印他对艺术的“觉悟”和对“自在”的渴盼。如按丰子恺对弘一法师作出的人生三境界之说,他正走在人生的二层和第三层的独木桥之间。
艺术的第三层境界是什么样?我谓之“格局”。从纯粹的笔墨技巧上去分析呢,确实,在这组画中,王和平的笔墨做了些有意味形式。这组画的墨,收放自如,干枯适宜,浓淡相彰。构图如篆印,紧密处面壁入静,密不透风;空白处万寂辽阔,疏如走马。这是他在形式上的一种探索,也不乏新意。我说此类作品不宜多,一技巧尔,仅此而已。
而让我惊喜的是他的另一组“致敬蜀山册”山水组画。蜀山册是陈子庄的一组蜀山组画,也是他山水画最高成就的表现。在王和平的“致敬蜀山册”这组画里,他抽掉了好多臃肿的肉体,渐渐显露出筋脉的走向。艺术是心境的走向,心境是素养的自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他的笔墨终于开始了一种境界的自由,从而自然到“格”的酝酿。
在这组画里,我看到了在他的山涧流水、断桥亭台之间与陈子庄的空灵对话,更听到黄宾虹的深寂大静,齐白石的疏放闲暇,能让我听到几个大师的杂语,算王和平得到了一些艺术的梵音。听起来很抽象。是的,画画,画到最后就是画素养了,欣赏亦如此。
好画首推“格”,吴昌硕、黄宾虹、石壶风格高古,格调很高。齐白石哲学的底蕴稍次,有“作”的痕迹,比起吴黄陈“出世”的“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的高士之美,齐略逊之,但无碍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入世”之美。所以,黄复休在他的《益州名画记.品目》中就提出了“画之逸格,最难其俦”。
陈子庄说:“一个画家,即使在他成熟以后,其作品也是精品少,平常的多。如吴昌硕,他格局高,笔墨佳,再孬也有几成。”又说:“讲笔墨容易,画“意”难。从“山光物态弄春辉”的墨舞轻佻,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的焚香祭墨。从感性的欢快到墨祭的寂寞,窃喜王和平走到了一条回归的窄道上。抽象的评论很乏味,我们还是从欣赏他的作品开始认识他吧。
图 王和平手指画《隐隐飞桥隔野烟》
在这幅《隐隐飞桥隔野烟》的山水画里,笔的灵动因意潜行,而有了一种下意识的流动,这可能就叫沦肌浃髓的笔墨自在吧。王和平开始流露出这种渐入佳境的端倪。笔墨的生硬与流畅,灵动与涂鸦,是不可以欺骗的,这有一点拈花一笑的意味,真正的艺术直指人心。
图 王和平手指画《青霭入看无》
这幅作品是我喜欢的。先不说技巧,他在墨的形式上,是经过美地酝酿了的。如果在物景的描述上,再写意一些,可能更臻“青霭入看无”的完美。陈子庄在他的《汉旺稿》、《嘉陵百渡滩》画里,就作了这种美的描摹,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形式美。
图 王和平手指画《漓江烟雨》
这是一幅很高级的漓江烟雨小品。对于漓江山水的表现,只有用这诗意的笔墨,天真的童趣,单纯的色彩,才能很好的用文人画思维表现出对漓江的审美意象。中国画的意境,不在于眼前的写真,而在于第二次的写意。郭熙说:“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图 王和平手指画《岩扉松径长寂寥》
在这幅《岩扉松径长寂寥》画中,王和平很好的表现出了陈子庄外粗内实,鲜活有趣的境界。但王和平的画不是陈子庄的画,只是有陈子庄的魂魄精神的闪烁。陈子庄的画不可仿,因为他是无为之作。无为之作不是糊乱的涂抹,且是一种“不风流处也风流”。虽然风流的本质具有脱离规范,打破形式的妙趣,但必须先把规范和形式都修练好了之后,才有风流可言。所以,王和平就敢说:无软笔之功,哪来手指之力?
图 王和平手指画《积雨空林烟火迟》
这是一幅浑厚深沉的山水作品,看得出,作者在有意味的追求黄宾虹浑厚华滋的风格,是他人生里别一种生存形式的体验。黄宾虹的厚重,是一种学术的厚重,浸渍弥厚,从佛陀的世容中走出人性的光芒。而陈子庄的墨,往往在大片的渲染中,灵动的笔触在黑大苦难的背景中轻巧起舞,体现出楚汉的浪漫主义精神。在两种文化的背景下,王和平如何兼容并蓄,这是一个不作先知说的难题。
图 王和平手指画《铁山血晚》
这是一幅很有力量的作品,犹如题名“铁山血晚”。近处兀立的大山墨色浓厚,刚劲有力,犹如铁铸铜俦,笔触粗狂而不粗糙;中层青蓝如黛;远山夕阳如血。三个层次:远、中、近 ;三种境界:天、地、人。所以,一幅画,先看格局、气势,再看笔墨,这画不会太差。
图 王和平手指画《墨虚水空》
这幅画的墨,水涌空白间,山起乱墨丛。瑞士哲学家马科斯比卡托说:“人的语言由沉默而来,又归于沉默。”唐人王维有一首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就很好的诠释这种空静的艺术境界。空音有形式吗?没有。有内容吗?大有内容。隋朝嘉祥大师把“默”字解释为“言而无言,无言而言语; 声音大,但说不出其所有然;说不出其所有然却充满声音”。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妙不可言处。
图 王和平手指画《身心脱落》
我犹喜欢这幅。这幅画题名“身心脱落”,很妙。“身心脱落”一话,是道元禅师在宋朝天童山如净禅师那儿悟道时说的问答。“身”指肉体。在这幅画里,王和平笔墨无碍,不拘于形式,脱离“肉身”的实在,从执着中解脱,抽出自在之“心”,而得到自由的境界,这就是“身心脱落”的境界。参禅如此,人生如此,艺术更是如此。我说王和平的祭墨有灵,正形成“格态”,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报道:
责任编辑:刘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