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白建钢 著名学者,原光明日报资深记者
图 支井河喀斯特岩溶嶂谷 白建钢摄
前言:「中国地域文化调查」百期专栏海内外同步推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地域文化中表现的极为鲜明,中国文化包含各地域的共同文化,也有各地域不同的固有文化。地域文化一方面自守,一方面开放,既有独立性又兼包容性,允许外来文化的存在,从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丰富中国文化。推动中国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增强地域间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才能更好、全面弘扬中华文化。为了讲好中国地域文化故事,留住乡愁,服务乡村振兴,中国艺术鉴赏网及二十个官网平台海内外同步推出「中国地域文化调查」百期系列专栏,全面展示中国地域文化中的地理、风貌、民俗、建筑、古迹、非遗、摄影等。
图 支井河喀斯特岩溶嶂谷 白建钢摄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鄂西武陵山东部高山喀斯特的研究与保护,数次探寻以野三关为中心,包括石门河、花坪、鹤峰屏山的岩溶嶂谷群,这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观类型最奇特的岩溶嶂谷地世界自然遗产。巴东境内支井河的深谷天堑,更有世界罕见的岩溶嶂谷等高山喀斯特综合奇特景观。
图 支井河喀斯特岩溶嶂谷 白建钢摄
2015年3月,我对支井河全域进行田野调查。当地村民悬崖上用绳索拉着我,一次次冒险,划得胳膊腿伤痕累累,趾甲盖劈了一个又一个,过程极为艰险。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支井河发现大规模天堑“地球童话”:在地缝的深处,千万年暗河水溶蚀了涡槽、石臼,峡谷中水流清澈见底,又可见鹤峰屏山躲避峡的盛景,真是地球“童年容颜”。
图 支井河喀斯特岩溶嶂谷 白建钢摄
我惊诧眼见的鬼斧神工,更坚信武陵山区的高山喀斯特地貌按照现今“国家公园体制”来合理开发利用,将大有可为。根据地质学家研究,把野三河作为岩溶嶂谷群景区,这里就是世界第一,石门河风景带会更长、更震撼。
图 支井河喀斯特岩溶嶂谷 白建钢摄
我在此找到了更多岩溶嶂谷群,山比隔壁高,规模比隔壁大。第一处是野三关火车站到世界最高悬索桥的鱼泉河;第二处是支井河峡谷,同时是巴东南部无人区,有大量野生动物猕猴在此生活,与石门河野三河相映生辉,全世界都在寻找和保护这种地方,这贡献属于全中国人民。
图 支井河喀斯特岩溶嶂谷 白建钢摄
此次探险对开发从神农架、大清江到张家界的国家旅游大通道、吸引世界游客,将产生深远影响。作为高海拔版“桂林山水”恩施大清江的支流,这是目前发现的岩溶嶂谷中唯一游船可以直溯景区入口,也是规模大、景观种类最复杂的岩溶嶂谷之一,对于发展中国高山喀斯特内河游轮具有划时代意义。
图 白建钢(右一)与队员们在喀斯特岩溶嶂谷
支井河峡谷大约3000万年历史,景观远远超过加拿大玛琳峡谷等。相信发现、保护支井河岩溶嶂谷景区的故事,和支井河景观一样真实而有国家意义。这里的景观加拿大国家公园玛琳峡谷没有,美国锡安山国家公园峡谷没有,在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的未来,必将写入调查发现保护中国国家公园珍稀资源历史中。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信息:
责任编辑:王斯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