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韶华专题」山河纪行之祖国雄伟山河(三)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北京
主办:周韶华艺术中心
策划:杨耀洲 著名画家、艺术鉴赏网全国艺委会主任
周韶华油画肖像(杨耀洲 画)
中国艺术鉴赏网北京讯:(周韶华)我认为,构成作品的三大元素是生活积累、文化内涵和形式语言。任何以艺术为专业的人,都必须全力以赴地去解决和充实作品的这三大元素。这三大元素是构成艺术生命的最根本的东西。每一种元素的取得都离不开走进生活现场。
周韶华《不舍昼夜东流去》32cm×44cm 2009年
中国之大,尤其是西部之大,是跑不到尽头的。想要多看一些,几乎每天要跑几百公里。来得及就写生,来不及就按快门,必须留下记忆。否则以后靠什么作画?诚然,照相机不能替代写生的感受。
周韶华《呼伦贝尔大草原》32cm×44cm 2009年
写生既能画出感受,又能画出“迁想妙得”,从自然中找到绘画语言的第一手资源,所以不可放弃手中的画笔。但照相机可以帮助我收集一时还画不出来的更为丰富多样的素材,是一种更为便捷的科技手段,况且,它本身也是我的艺术的一部分。
周韶华《冈底斯山脉晚霞》32cm×44cm 2009年
到生活现场摄影与写生证明了一个重要真理,就是:艺术道路就在脚下,艺术道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艺术气质、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是在“走”中感受到、体验到和干出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前人恩赐的。
周韶华《荒莽苍苍的江源》32cm×44cm 2009年
如果不到生活现场去探险,照走别人的老路,很难到达理想的天国。在这时才真正悟到了老子讲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经典语言。
周韶华《夜幕下的珠峰》33cm×44cm 2009年
到大自然中去,就是去聆听大千世界的回声,领略物我超越的奥秘。只有当自己聆听到大千世界的回声,敏锐地感应到万籁在如诉如泣,才能表现出宇宙大生命。
周韶华《布尔津七彩河》32cm×44cm 2009年
这实际上是在对象世界中观照自身,也是在加深亲临其境的生活感受,增加对生活资源的占有,对东方文化神韵的感悟。因为这些关系是互为因果的一种合力,只有它们的有力之合才会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艺术创造。
周韶华《天山传奇》32cm×44cm 2009年
近30 年来,我的艺术创作基地主要选定在我国西部的莽原、极地天界,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其一,秦岭、大巴山、横断山以东的三山五岳,前人大都已画过了,并且形成了他们的一整套表现套路和程式规范,我再那样照着葫芦画瓢就是去同他们撞车,撞车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周韶华《龙脉之祖——记昆仑》32cm×44cm 2009年
所以西部之行就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其二,西部的大山是群山之祖,万龙之母;三江源头,是万水之源,万水之宗,它们能最本真地体现中华民族的大气魄、大灵魂、大境界,这也要靠走。其三,更重要的是,它也最切合我的艺术气质、性格和个人爱好。
周韶华《雅丹地貌之二》32cm×44cm 2009年
其中最大的欢乐是不与古人撞车,并且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表现,不为成法所囿。我的最大收获是在走进西部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场、对创作具有决定意义的艺术气场。
周韶华《新的迁徙地》32cm×44cm 2009年
最现实的收获是取得了新的生活经验和新的艺术经验,艺术创造依靠这,才能一气运化,别构出一种灵奇的意象世界。
周韶华《澜沧江是国际河流》32cm×44cm 2009年
也只有在这个场中,才能搜妙创真,妙创神奇,实现对物的实体性超越,对主体的自我超越,再回到人与万物一体的自然本原状态,回到人生的自由境界,一个充满意味和情趣的意象创造世界。
周韶华《大海是故乡》32cm×44cm 2009年
这一切都发功于场,成功于场。我把这个场视为终极宇宙观之场。它给我的最大恩典是:永远不要离开大自然;我所面对的这个大自然就是我的艺术生命元素。
周韶华《阿尔泰傍晚》32cm×44cm 1994年
为此,我采取先难后易,先远后近,趁生理条件可能的时候先做以后做不到的事。即先到巴颜喀拉山、喜马拉雅山、三江源头、可可西里,再到帕米尔高原。从昆仑山脉东端走到西端,整体地把我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走出一个整合性的思维和大视野,以形成自己的艺术价值观并激活自己的艺术灵感。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报道:
责任编辑:刘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