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调查」傅广典:海南黎苗文化断想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4562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海南

        作者:傅广典  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主任
       


       

        前言:「中国地域文化调查」百期专栏海内外同步推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地域文化中表现的极为鲜明,中国文化包含各地域的共同文化,也有各地域不同的固有文化。地域文化一方面自守,一方面开放,既有独立性又兼包容性,允许外来文化的存在,从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丰富中国文化。推动中国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增强地域间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才能更好、全面弘扬中华文化。为了讲好中国地域文化故事,留住乡愁,服务乡村振兴,中国艺术鉴赏网及二十个官网平台海内外同步推出「中国地域文化调查」百期系列专栏,全面展示中国地域文化中的地理、风貌、民俗、建筑、古迹、非遗、摄影等,联系邮箱:chinaysjsw@126.com。
       




       

        海南黎苗文化的形成
       

        海南岛是岭南黎族和苗族的主要居住地,岛上的黎族和苗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灿烂的文化。研究海南岛黎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其未来的预期,对于海南地域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南岛没有旧石器时期的远古人类,最早的人类是生活在冰河末期,当时还是陆地山脉和热带雨林的南蛮族群,也包括现今南太平洋相邻岛屿上的族群。

        公元前8000年冰河期结束,海侵开始,最终海平面上升了130米,形成了今天的陆海关系和陆海景观。海侵将生活在海南岛上的南蛮族群和南太平洋相邻岛屿迁徙而来的族群的部分人类困在了海南岛上。这些人当是海南岛最早的土著人。岛上广泛流传民间传说《鹿回头》,相传在远古,黎族青年猎手追逐一只坡鹿,追至大海边山崖处,坡鹿回过头,变成美丽的黎族姑娘,青年猎手遂与坡鹿姑娘相爱。或许这就是海南人类起源的口述史。

        公元前2600年左右,黄帝、炎帝、蚩尤部落发生战争,炎帝南方部落的三苗人和蚩尤南方部落的九黎人南迁,有些人流落海南岛。这两部分人分别成为海南岛的苗族和黎族的先祖,并于原居民土著人融合。三苗部族与中原部族起码自尧舜始,长期不睦,遭尧舜和黄帝多次围剿。后来禹立夏之后,为了稳固夏王朝,大禹以“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为由,再次征剿长江中下游的三苗部族,致使大批三苗人南迁,或有部分流落海南岛。海南岛土著人原本数量不多,与三苗和九黎融合后,纯粹的土著人更是少之又少,有可能在后来民族识别的时候被忽略,原土著人没有被文字所记载。

        海南岛孤岛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黎族与苗族独立生存的自给自足的生存模式。农耕、捕捞、驯养、纺织、制陶、草医、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相继产生,构成完整的农作生态体系。虽然海南黎族和苗族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都有自己的语言。由于居住分散和与原来族群的差异,尽管在总体上他们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支,但还是形成了更适合生产和生活交流的不同语言。黎族较苗族语言丰富,大致有侾、赛、杞、美孚和润等分支,也正是这些丰富的语言和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灿烂的文化。但是,由于中原王朝和中原文化的强势,边陲文化一向缺乏系统研究,不为广众知晓。然而,无论如何,由于海岛的孤立性,黎苗两大民族的文化一直是海南主体的土著文化。
       


       

      海南黎苗文化的演变
       

        中原王朝文化形成之后,起码自秦朝开始,就将海南岛并入王朝版图,秦朝将其设为象郡、汉朝设为儋耳、隋朝设为振郡、唐朝设为崖州,各个朝代都对海南实行王朝统治。这使海南孤岛文化发展形成吸纳与开放趋向,接受中原文化滋养。这期间中原文化以多种样式、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入海南,其中移民和航运最为普遍。

        中原王朝对海南实行统治后,移民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开发性移民、征伐性移民、流放性移民,使海南人口结构逐年发生改变。南北朝时期的大陆沿海阳江的冼夫人率兵征伐海南,将粤语带入海南岛,形成今天的儋州话。宋朝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这对于苏东坡是人生的悲剧,而对于海南人民则是一件盛事,因为苏东坡带来了中原的农耕文明和辞赋文化。

        航海的发展主要不在于捕捞,而在于航运。中原开启的丝绸之路,分为陆海两条,海南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驿站。从内陆经海上运往西亚和欧洲的瓷器与丝绸,经海南岛进入南海和马六甲海峡。丝路文化使海南文化融入了比中原文化视野更加开阔的世界文化,也使海南的海洋文化由小农式的捕捞海洋文化进入了准工业化的航运海洋文化。

        1987年,海南撤州建省。这是海南历史上的大事变。这意味着海南从此走向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新时代。海南的文化开始嬗变,传统文化被新时代文化所兼容、所替代。黎苗文化的历史局限,使其无法全方位地容纳新时代的新文化,被弱化,被边缘化。这不是黎苗的文化悲剧,恰恰相反,正是黎苗文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涅槃。
       


       

      海南黎苗文化的未来

       

        海南文化将是全新的海洋文化、全球的世界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里有地理的区位因素,也有国家的政策因素。海南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包括了整个南中国海。国家在解决南海国际问题的时候,依托的是海南省的辖域。

        海南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体制优势和生态优势,决定将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并获国家批准。因而海南的战略定位是将海南建成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国际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平台。可以说,在这种战略定位里,为海南黎苗文化的发展留足了空间。相应地,海南黎苗文化也应该有一个战略定位。倘若仅仅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在原居住地被封存着成为展示文化,以一种文化记忆,以一种文化符号,写在旅游商业文化的程式里,以此保持着失去原生意义的传承,这将是海南黎苗文化的不幸。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固守着传统而面对着这未来。在旅游业中,过于强化展示功能,势必损伤实业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实业创新功能的培育。

        亚洲经济论坛——博鳌论坛永久性地设立于海南岛。海南的特产不仅仅是椰子和槟榔,还有政策和智慧。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学术预期,不仅形成于瑞士的达沃斯,也形成于中国的博鳌。对于全球化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不仅出于北京,也出于海南。博鳌不仅是亚洲经济论坛,也是世界文化论坛。惟其如此,海南同样不可固守着传统而面对着未来。海南无论在旅游交往中,还是在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不是讲述海南曾是一个怎样的海南,而是要描述海南将是一个怎样的海南。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信息:
       


       

        责任编辑:刘梅(北京)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