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百家」 解读西周《耕赋盘》铭文背后社会变革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4941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倪建华、张明友  知名学者
       


       

        图   耕赋盘附耳一侧外貌
       

        「内容提要」一件西周青铜盘,盘内腹底部镌刻铭文十四行,共一百九十六个铭文,圈足上还有两面对称布置的一对藏有“周籍万亩田”五个濮文的蝉纹,解读铭文的内容后将其命名为“耕赋盘”。
       



        西周《耕赋盘》盘简介
       

        商周时期青铜盘及与其有组合功能的青铜器均有自名为盘的青铜盘,在有的铭文中自名盥盘,为水器。水器多指盘、盉、匜、盂、鉴、盆。《说文解字》曰:“盘,承盘也。《礼记·内则上》:“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沃盥礼,古人在祭祀和宴饮的时候都要行沃盥礼,以昭其洁。沃为浇水的意思,盘为盥器,是洗手用的水器,盘在下以接废水。”

        本文提供的这件盘尺寸较小,不能算作水器,实为礼器。以下照例用此器进行描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有一逨盘,堪称“中华第一盘”,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此器和逨盘相同的是都是“方唇,折沿,浅腹,附耳,辅首。圈足下附四兽足,腹及圈足有装饰纹,辅首为兽衔环,盘内底刻铭文”,此器与逨盘不同之处仅在于尺寸重量要相对较小,铭文字数也只有一百九十六个字。但是纹饰方面要比逨盘更加精美:盘腹内、外圈雷纹地子上饰成对的凤鸟纹共四对;圈足在四兽足之间饰二对蝉纹,辅首兽首同样是圆目怒睁状,附耳上的三角形、人面状的阴刻线纹饰至今尚未见到同类纹饰。

        更令人称奇的是圈足两面对称布置的蝉纹中隐藏了五个濮文:解读为“周籍万亩田”。此器最盘面直径230mm,腹深36mm,最大高度135mm,最大宽度290mm,圈足直径175mm,兽足高65mm,重量2373g,要比逨盘的规格小的多,显然不能作水器用,而只能认为是是一件礼器,但是此器比逨盘制作的更为精美。
       

        外貌结构
       


       

        图二为兽首辅首一侧的外貌
       


       

        图三为盘腹内铭文
       


       

        图四为铭文放大图(1)
       


       

        图五铭文放大图(2)
       


       

        图六铭文放大图(3)
       


       

        图七 此器底部图
       


       

        图八此器腹内成对的凤鸟纹及地子雷纹
       


       

        图九 此器外腹的凤鸟纹
       


       

        图十 此器圈足部分的蝉纹和隐藏的濮文
       


       

        图十一兽足
       


       

        图十二兽首辅首
       


       

        图十三 附耳上的纹饰细节
       

        此器腹内铭文共十四行,每行十四个字,共一百九十六个铭文。铭文占据了盘腹底约125mmX125mm的面积,平均每个铭文占据了79.7mm²,就是说每个铭文只限制在8mm大小的空间里,铭文和逨盘相同,都是长方形。圈足上有隐藏在蝉纹里的濮文五个铭文“周籍万亩田”。
       

        腹内原铭文解读译义
       

        腹内铭文解读后直译义如下图十四、十五、十六:此处描摹不完全正确,只能近似,书法基础如此,只能请读者诸君见谅。
       


       

        图十四 第一段至第五段落
       


       

        图十五 第六至第十段落
       


       

        图十六 第十一第十四段落
       

        此器圈足上隐藏在蝉纹中的铭文“周藉万亩田”如下图:
       


       

        图十七 隐藏在蝉纹中的铭文“周藉万亩田”
       

        解析成现代汉语译文
       

        腹内铭文按顺序一至十四的全部现代汉语翻译如下:

        铭文1:文王、武王德范广查天东征赋盟约

        现代汉语:秉承文王、武王治国理政德行的理念,开始普查东部地区征税赋的盟约

        铭文2:宅兹疆土归服和霁缴租启则公義

        现代汉语:由于广袤的疆土已经回归了和平,种地缴租就成了是各仓库区域的应尽的义务

        铭文3:武王成法大令农耕不言征堙经国

        现代汉语:按照武王已定的法律号令开展农耕,不提倡再以战争攻伐治理国家

        铭文4:缴租启则新室约定绫绸宅心赠偈

        现代汉语:缴租仓库新机构的规定定,要让官府以绫绸奖励给用心积极缴租的人

        铭文5:为给王镐京不缺粮缴租启则规定

        现代汉语:为了王室镐京从此不再缺粮,为此制定了必须缴租入库的法规

        铭文6:接着又成解决须弥王勤政租

        现代汉语:据此发布了大家勤王的收租通告

        铭文7:从准予戢租启则大量致力强行照做

        现代汉语:从准予戢租开始,各个管理机构就开始致力于新政的强行实施

        铭文8:征大麦燕麦于户坝财圩设次租仓总粮牧

        现代汉语:所征收的大麦燕麦,在户坝财圩设立二级总粮牧进行收缴

        铭文9:负责庖求筛选准备成起征预藏处

        现代汉语:由二级总粮牧负责进行选址后,用作征收粮食的预备储藏处

        铭文10:萧椋柔和卷于政同轶商德偃姆师

        现代汉语:施政的策略就像萧椋树枝般的柔和,是仁政,当然会受到拥护,由于仁政的实施,使得当时镐京的一片繁荣景象,已经超越了当时的偃师商城

        铭文11:治病钱租仓录愿扣估计税后将有余粮

        现代汉语:百姓(奴隶)治病用钱,仓录可以在税赋中扣除,这样的话,估计他们在税后还将有余粮

        铭文12:易筑休天子都万畛哎哺祈福远租

        在户坝、篃溪(今眉县)、走马坝开阔的坝子的万亩良田来源于先祖的恩赐

        铭文13:铸四公鼎號陈香岁㢬检目亦农王

        为此,铸造了四个公鼎,以示表彰四个农官;鼎号为陈仓、香仓、岁仓、扶仓

        铭文14:大令约陈泾香积宫臣子序伺周

        周王诏令陈仓、泾阳、香仓轮流将谷物缴入国库

        圈足上隐藏在蝉纹中的濮文解读相对简单:周籍万亩田,意思就是我大周朝有万顷籍田,对应了第十二条的铭文。

        铭文解读直接的意思就是因为秉承了文王、武王罢兵兴农的治国国策,所以把周王朝东部的万顷良田分发给农民(奴隶们)去耕种,同时规定了缴纳赋税的义务和责任,在大力推行农耕的同时还不忘激励那些认真履行缴纳赋税的人,这样的仁政使得百姓首先受益,即使有病了,治病的钱在缴纳税赋以后照样还有余粮,而周王朝因为有了地方税赋的保证也很快开始兴旺起来,使得当时的镐京的繁荣超越了偃师商城那样繁荣的城池。为此铸造了四个鼎来表彰四位农王管理者,让这四个农王轮番把粮食收缴国库,周朝因此得以繁荣昌盛。

        至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当时的周王因“不藉千亩”废除了籍田制,把土地收归国有,发放给奴隶们耕种,收取租赋,这样国库充裕了,从而创造了“宣王中兴”的繁荣景象。
       

        名词解释
       

        天东:天东、天南、天西、天北,这是方位概念,天东就是东部之意

        有约:有约,解读为盟约,“有”字的读音为bei

        启则:高且,读音启则,指仓库,也指基层管理机构,它是则启的倒读

        须弥: 最高的。须弥王即最高的王

        筑:筑,指篃溪今陕西眉县,《山海经》记作竹山。修,读音sou,指走马坝(今周至)。

        萧椋:一种柔而不软的树木,这里指灵活的政策

        户坝:户县地区古称户坝,也读易坝,财圩是场镇名;财,读音zhi

        天子堵:指开阔的坝子

        戢租:指收藏租赋

        德偃姆师:就是偃师的原称谓。指河南偃师商城,镐京的繁华超越了偃师商城。

        万畛:许多带田埂的土地

        仓录:官名 负责收租

        易:指家,今陕西户县

        农王:此处疑为主管耕种收获的农官

        积:调动、汇集之意,这个字的原读音是ho,汉语没有这种读音,一般都要标注为huo,这是汉语与濮语不好勾通的地方。
       

        来源研究-断代
       

        青铜器断代,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徐坚在对一件青铜器断代研究的时候有这样的说法(文字根据视频整理)断代研究:现代学术中,我们将器物的年代和地点的研究;称之为“来源研究”。第一,我们可以通过艺术史方法进行讨论。第二是通过考古学方法进行讨论。徐教授没有说到第三个方法,就是可以从有铭文的铜器上,经过解读可以得到信息,甚至是非常清晰、非常完整的,例如“牂牁国向周王朝敬献的礼器”⑴一文就是根据铭文内容了解到这个斝是公元前632年由牂牁国第三任国君叫它于的献给周襄王的一件国礼。

        此盘是民藏,考古信息为零,我们只能通过第一、第三种方法进行研判:艺术史和铭文来进行分析断代了。此盘何时所铸?铭文中没有相关信息透露,但是从蝉纹中隐藏的“周籍田万亩”这五个铭文就可以确定为是周代,而西周有著名的几个盘:墙盘、散氏盘和逨盘三个盘,经过比对,得出从艺术造诣风格上和此器相应的款式就是周宣王时期的逨盘,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就是周宣王时代的。

        关于逨盘的基本信息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这里再补充一些详细的信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781年)时期的逨盘,人称中华第一盘,见图十八、十九。逨(lái)盘,西周宣王时器,200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现藏宝鸡青铜博物院。铭文记叙单氏家族八代仕周,辅佐文王至宣王十二代周王征战、治国理政的史迹。同出逨鼎记宣王四十二年、四十三年逨受王戒勉任命及赏赐作器事,前者二器,后者十器,均有铭文,有助于对逨盘内容的理解。

        盘内底铸铭文21行,约360字,记载了单氏家族八代人辅佐西周十二位位王(周文王至周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

        这里请注意有‘同出逨鼎记宣王四十二年、四十三年逨受王戒勉任命及赏赐作器事,前者二器,后者十器,均有铭文,有助于对逨盘内容的理解’,根据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关于逨鼎的介绍是:“四十二年年逨鼎共两件,纹饰、铭文均相同,唯大小有别。”又“器内铸铭文共25行281字,记述了在周宣王四十二年年(公元前786年),司工散导引逨入中门,立中庭,北向而接受册命。铭文详细记述了周王命逨辅佐长父,征伐戎狄有功,受到周王室册封、奖励之事,将逨受到册封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奖励内容记载的十分清楚。”

        “四十三年年逨鼎共十件,该组器形、纹饰与四十二年逨鼎相同。因第九、第十号两件器形较小,不能通篇记铸,而将全文分为两部分,分铸于两件器物内壁,其余8件内壁均通篇铸录全文,铭文31行,计316字,记载了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六月中旬丁亥这一天,逨因治理林泽,供应王室山泽物产有功,周王室册封其为官司历人(类似于监察部长一职),训导其如何施政,及受到奖赏的情况。文中年、月、干支、月相俱全,为研究西周历法提供了新的资料。”⑵
       


       

        图十八 逨盘
       


       

        图十九 逨盘铭文
       

        逨盘的艺术造诣风格是:‘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曲纹环绕四兽足’,且书法风格相同。⑵因此和此器最为接近,书写内容也极其相似:逨盘记载中还特地提到了同时铸造的几个鼎,逨器共有十二个逨鼎,分别是四十二年二个和四十三年十个;而本文中该器也提到有四个鼎,分别是陈仓、香仓、岁仓、扶仓鼎。所有的铭文都是记载了周宣王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

        从形制、艺术造诣风格方面分析,我们有理由可以初步断代为周宣王同一时期,至于具体在周宣王哪个年代铸造的,我们试图从史书记载的历史轨迹中去寻找答案: 我们从史书记载中进行推算,很有可能是在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兵败千亩之战之前:《国语》记载:“王不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此时所谓的宣王中兴已经不再存在,加上周宣王也没有什么可以再炫耀的了,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的想法肯定不再存在了。
       

        从铭文中解读“宣王中兴”
       

        “宣王中兴”,离不开周宣王本人:周宣王姬静,中国周朝第十一位王。在位时间(前827年——前781年),华夏族,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死后被追谥为世宗。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史称“宣王中兴”,我们认为,宣王中兴离不开“不藉千亩”这个重大举措,不藉千亩的本质是不单单是想要废弃藉田仪式,有现代学者大胆推测周宣王是要彻底废除整个藉田制度!⑶笔者非常赞同此论,对此器铭文的解读证实了这个推测是完全正确的。

        姬静生于患难之中,以父王的下场为戒,在继位初期能虚心谨慎,勤理国政。在政治上,他不独断专行,有事同臣下商议。当时铸的一件铜器“毛公鼎”上记载着他的话,说凡他发出的政令,必须有毛公的签字才有效;他又整顿吏治,申令各级官吏不利贪财、酗酒、欺压百姓。在经济上,他取消了厉王时期的专利政策,放宽对山林川泽的控制;他一上台就宣布废除奴隶制的籍田制,允许将公田分给奴隶耕种而收取实物。

        周宣王继位时,历经周厉王统治下的西周王朝吏治败坏,百姓离散,周宣王下令修复公室,广进谏言,安顿百姓,修缮武器;兴畋狩礼乐,效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遗风,并及时任用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等贤臣辅佐朝政,陆续发动对周边部族的战争,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诸侯又重新朝见天子,四夷咸服,史称“宣王中兴”。

        在此器中对“宣王中兴”的社会态势有了具体的描述:首先耕地得到扩充:“易筑休天子都万畛哎哺祈福远租”,接着为收粮扩充了征粮的管理机构:“征大麦燕麦于户坝财圩设次租仓总粮牧”,这样发展的结果使得首都镐京的繁荣超过了当时最繁华的偃师商城:“萧椋柔和卷于政同轶商德偃姆师”,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治病钱租仓录愿扣估计税后将有余粮”。

        周宣王即位以后,在周公和召公的辅助下,经过整顿内政,使原来动荡不安的局面逐渐趋于安定。从史实中我们看到了宣王中兴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藉千亩”的本来面目:不去遵循古训进行祭奠仪式是假,彻底废除井田制把全国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并且制定了租赋法令才是真实的举措,从铭文中可以对这个解释加以肯定了。

        但是“不藉千亩”毕竟有悖于祖制,不能大张旗鼓的宣扬,所以在此器上的铭文不提“不藉千亩”的实质政策,不宣扬宣王本人功劳,而是借文王、武王之名分籍田给奴隶们耕种,以收取税赋为策略,充实国库。此盘上“周籍万亩田”五个铭文也是用濮文隐藏在蝉纹之中,可谓用心良苦至极。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周厉王、周宣王都是变革者,不过前者失败了,周宣王是在总结了其父亲失败的经验后,下决心废除了籍田制,无意中把社会从奴隶制社会开始推向封建社会,宣王中兴短时的繁荣就是生产力在社会制度变革中得到了释放,在周宣王之后,儿子周幽王成了西周最后一代君王,此后就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再无籍田,只有地主贵族和农民之分。社会也就在动荡中逐步过渡到了封建制社会。
       

        结语
       

        本文对此器进行的描述和分析,还对西周的三个类似的青铜盘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此器铸造的年代应在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之前,其艺术造诣和书法的精良程度与“中华第一盘”逨盘可以堪称伯仲;

        2、该器的问世证实了周宣王以“不藉千亩”为由,废除籍田制而带来了“宣王中兴”短时繁荣的发展机遇,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逐步过渡;

        3、该器的几个铭文以濮文形式隐藏在蝉纹中间,寓意深刻,也是是首创之举,至今尚未见诸报道有同类形式的艺术造诣。
       

        参考资料:

        1、“牂牁国敬献周王朝的礼器” 倪建华 中国艺术鉴赏网 2023.2.6.

        2、青铜器铭文赏析:逨(lái)盘,西周宣王时器 文藏 2019.5.24.

        3、《西周与东周·周宣王的政治改革》李亚农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第二作者介绍:张明友 中国古文字研究学者著有“山海经濮文解读” 美国竹和松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
       



             中国艺术鉴赏网融媒体官方平台报道:
       


       

        责任编辑:旭峰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