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画就是水墨画?文人画等于水墨画,水墨画等于中国画,已经约定俗成了。看汉代留下来的服饰、房屋、棺椁全是黑颜色的,到了唐代尚黑就深入到绘画里面了。
唐代诗人王维讲:中国画以“黑”为上。“诗圣”杜甫也认为中国画要“惜色如金”,意思就是要把颜色用的巧妙和恰到好处,不可滥用。中国古人一直遵循这个道理,古代文人也都是“尚黑”的,认为中国画以黑为最美。
这个审美一直延伸到元明清,其实现在中国画仍然把墨(黑)定调到最高水准,标准就是水墨画。中国画的三要素是“水” 、“墨” 、“彩”,彩也非常重要,三者才是中国画完整的语言体系。
“尚彩弱黑”
中国画根本的问题就出在了“尚黑弱彩”上,写意重彩画完善了中国画的色彩不足问题。
谈重彩先谈色彩,色彩是古代中国画的主体语言,古代的永乐宫壁画、敦煌壁画都是色彩比较丰富的,都是以色彩表达主题的。其实古人画画都是靠色彩表达的,有青绿山水、大青绿、小青绿、金碧山水等。再如岩画,到现在几千年了,上面的红颜色依旧还是很鲜艳。
“重彩艺术”从字面意思来讲的话:一个是“重”,一个是“彩”。狭义讲就是把色彩画的浓重,实际上这个是对重彩艺术的一个误导。
重彩艺术里纸本施彩法是“以薄为”上,不一定要把颜色画的很浓重。重彩,从字面上看有三种解释:其一,画的色彩浓重;其二,“重”是多音字,是“重复”的“重”,是反复施色彩(多遍上色),因为宣纸的特性,色彩一次性画厚了宣纸容易破损,也不宜装裱,所以纸本重彩以薄为上;其三,重彩的“重”是一种分量感、力量感,是沉甸甸的重量。而“彩”则是五彩缤纷,是指丰富多彩之意。
既然中国画里黑色占主导地位,是“尚黑弱彩”,那针对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则为“尚彩弱黑”。
“五彩缤纷”里的“五彩”
重彩艺术把色彩作为了主体语言,并不反对墨的黑色。黑色实际上在西方色彩体系里是个悖论,因为西方色彩体系只有红色、蓝色、黄颜色三原色。
中国的彩色体系里有黑色,中国色彩体系:红色、蓝色、黄颜色、白色、黑色五色,俗称:五彩缤纷。
重彩艺术也有三要素:“重视色彩+当代意识+中国元素”。
传统中国画是弱化色彩,而重彩艺术是重视色彩,还要加上当代意识和中国元素,并且拓宽了材料的使用,不局限于宣纸了,这样的重彩艺术就不是中国画的范畴了。
我们的身份是当代人,有这个时代的属性,如果只是重复古人,那就没有意思了。
未来未知,活在当下,当下的土壤必然结当下这个果,这就是当代意识。
既是中国画又不限于中国画
譬如我们强调“中国元素”。生活在东方,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都与西方不一样。我们传承的都是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是一个大课题,实际上每个艺术家所导入的中国元素都不一样。
中国元素是宽泛的概念,具体地说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文脉,这个文化脉络里面有一个是艺术脉络,称之为艺脉。如果我们把这个艺脉抓住了,重彩艺术的三要素就构成了,所以重彩艺术是一个全新的艺术体系,和我们以前认知的中国画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在重彩艺术里色和墨都是主角。我们重彩艺术不反对墨,因为中国色彩体系里面也包括墨(黑),加上当代意识和中国元素,这就和西方绘画不一样了,也和中国传统绘画不一样了。
重彩艺术是多画种混合体,是新学科,也一个全新的艺术体系,和我们以前认知的中国画不能同日而语。
生宣上达到油画和工笔效果
布本写实油画和熟宣纸工笔画,这和在生宣上画重彩写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生宣纸上画的这个重彩写实是熟宣纸上工笔达不到的,油画要达到生宣纸上的肌理效果更难。
生宣纸是自然形成肌理,油画要一笔去画,费时且留人为痕迹。用的是国画的颜料和宣纸,它是哑光的(和油画的区别明显);生宣纸是可以正反两面画的,从反面画后浸染到正面的这种效果是熟宣和油画完全表现不出的效果。
生宣重彩是让人们对中国画材料负载的全新再认识,同时也挑战画家对传统材料驾驭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重彩也可以很“薄”
传统的工笔画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画面太平,没有肌理、没有冲击力和杀伤力。而纸本重彩是以薄为上,重复上颜色,这和传统的工笔画有相似之处,工笔画讲究的是“三矾九染”,但是我的重彩艺术也可以画到无限量次数,不是遍数多就好,只要达到你需要的效果可以了。
传统就是一种文化精神,而当代艺术家一定要思考。
传统是一个中性词,有好有坏,我们现在一提到传统好像就是一个褒义词,现在我们随便画的东西将来都是传统,所以历史上所有东西的都是传统,但是我们一概把传统定义为褒义词的时候,这就错了。
艺术的脉络就像是一个链条一环一环的扣在一起,承上启下,如果只能承上而不能启下的话,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不能承上启下就上不了艺术脉络上的这条主线。承上启下的大师会影响几代人。比如林风眠,他是重彩的先驱 ;再比如吴冠中,他把西方的东西融入到中国画中。
王合多(站立者)与恩师周韶华先生和刘国松先生
责任编辑:中艺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