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胡 耕 武丽佳
[摘 要]
2020年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经济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电视剧产业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不少影视公司因此蒙受巨大损失。疫情期间,电视剧充分发挥了抚慰心灵、消遣娱乐的功能,丰富了人们的“宅”家生活。后疫情时代电视剧产业逐渐呈现出稳步恢复、高品质化、产业结构优化、数字化等新趋势,各级政府、行业组织和影视公司应牢牢把握电视剧产业的发展趋势,稳步推进电视剧创作生产回归常态,找准电视剧创作生产的着力点,扎实做好电视剧题材规划,以匠心精神打造精品佳作,携手共创健康的产业环境,做实做细扶持措施,促进我国电视剧产业繁荣发展。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电视剧;创作生产
[中图分类号] J9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6-0052-07
一、疫情冲击下电视剧产业的“危”与“机”
2020年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原本已处于寒冬期的影视行业再次面临生存之战。疫情给电视剧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深刻影响了电视剧投融资、创作生产、拍摄制作、采购排播等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疫情期间影视基地停工停产,电视剧拍摄工作无法继续进行,电视剧制作进度需重新规划。随着拍摄计划的推迟,疫情后期影视企业还将面临演职人员档期协调的难题,数千家影视公司在疫情的影响下经营困难甚至面临倒闭、注销的危险。在投融资方面,电视剧生产周期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投资回报周期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倍增,不少投资人将目光转向短视频、直播等投资回报快的新兴文化产业,资本市场重新回归理性,部分影视公司出现连月亏损、融资难、现金流断裂、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疫情期间,大多数影视企业选择远程办公的工作方式来维持公司运作,尽可能减少企业亏损,但网上办公普遍存在沟通成本高、工作效率偏低、艺术感受差等问题,不利于影视企业的发展和高品质的影视制作。
“危机”和“机遇”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对电视剧行业造成严重打击的同时,也催生出了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培育了新的文化消费习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次疫情倒逼影视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同时也增强了电视剧从业者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首先,电视剧依然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的“主餐”。电视剧丰富了人们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主要选择之一。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相较2019年第四季度全国有线电视和IPTV用户日均收视总时长上涨22.7%,每日户均收视时长增长30分钟。在此期间,《精英律师》《新世界》《安家》《如果岁月可回头》等15部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超过1%。电视剧《安家》因涉及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该剧大结局综合收视率超过4%。以“安家”为话题的微博阅读量突破131.1亿次,讨论量突破390.9万次,在播出期间136次登上微博热搜榜,成为高话题讨论度的黄金时段剧目[1]。由此可见,疫情期间观众对于电视剧的需求呈增长趋势,同时助推了一系列现实主义题材爆款剧的诞生。电视剧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发挥了休闲娱乐、抚慰人心的社会功能,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分散了大众的注意力,避免人们因疫情而过度焦虑和恐慌,为人民群众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其次,短期内医疗剧热议度持续走高。疫情暴发后人们将目光聚焦在公共安全和医疗卫生上。随着观众的审美水平、对电视剧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披着医疗剧外衣的偶像剧背离了医疗剧创作的初衷,很难让观众买账。现如今,内容仍然是衡量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医疗剧要想稳固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就必须下足功夫将医学知识研究透彻,在细节处做实做细,提高剧目的专业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医疗剧普及医学常识、讴歌医护工作者、传递温暖、礼赞生命的功能。次之,在防疫抗疫的过程中,全国涌现出一大批抗疫英雄人物和抗疫感人事迹,这些都是电视剧创作生产的宝贵素材和源泉,电视剧工作者应深入挖掘各地区各领域的先进事迹,倾听一线抗疫人员的所见所闻所想,以事实为基础编写剧本,真实再现抗疫全貌,将抗疫精神和英雄事迹留存在荧幕中。
再次,特殊时期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宅”家号召,人们对于电视剧的观看需求急剧增长,电视台和网络视频平台相应增加了新剧的排片量,部分积压剧得到了释放,从而避免了一部分资源的浪费,影视公司得以收回资金用于筹拍新的电视剧项目,由此实现良性循环。此外,特殊时期人们长时间、高频率地观看电视剧为电视剧大数据统计提供了大量有效数据。科学利用数据分析法,对收看时段、观众类型、观众偏好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有利于在电视剧题材规划、创作生产、排播时做出科学决策。
最后,疫情期间涌现出了《我是余欢水》《唐人街探案》等爆款短剧,短剧作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以其体量小、内容紧凑、剧情跌宕起伏的特点,俘获了一大批观众的心。虽然短剧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政策的号召和市场竞争机制下,12~30集优质短剧的创作生产将成为大势所趋,影视公司应牢牢把握发展新机遇,加快抢占发展先机,生产创作一批贴近群众、观照社会、反映时代的精品短剧。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明确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电视剧制作公司应辩证地看待这场疫情带来的影响,灵活应变,主动化危为机,积极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这次“大考”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加强企业危机管理,才能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二、后疫情时代电视剧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帮扶措施落地,稳步推进全产业链恢复运作
为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发展,北京、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多地针对疫情给影视业所带来的影响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从项目扶持、资金支持、金融服务、企业服务等多个方面助力影视企业复工复产。为缓解影视公司资金周转的压力,多个省、市政府出台了延期征缴税款和减免税收的扶持政策,鼓励银行业主动降息,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开发更多适合影视企业的金融产品。在行业服务方面,政府部门坚持“不见面”审批,进一步简化审核流程,缩短行政审批时间,为影视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深入了解企业发展诉求,保证企业的需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加大对重点电视剧项目创作生产的引导和扶持,鼓励抗疫题材电视剧的创作。
此外,作为影视产业“晴雨表”的横店影城也于2月13日迎来了复工,疫情发生以来,横店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实现到目前为止“零感染”。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横店影视剧组的拍摄也按下了“加速键”。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剧组有序开拍,还有40多个剧组正在筹拍[2]。随着全国各地帮扶措施的落地实施,极大地提振了影视企业发展的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视剧产业将逐渐迈入正轨,加快全产业链复苏,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
(二)提质减量持续,助推电视剧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整治电视剧行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国家广电总局今年以来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电视剧投资市场随之迎来了一段调整期,我国电视剧产业出现“提质减量”的发展趋势。“提质”即电视剧质量的提高,“减量”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电视剧备案数量的减少,二是电视剧体量的减小。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电视剧备案数量为905部,较2018年的1163部下降了22.18%,2019年电视剧总集数34401集,同比2018年的45731集减少24.78%,2018年平均每部电视剧39.2集,而2019年平均每部电视剧38集左右,剧集集数呈下降趋势。为从根源上解决电视剧“注水”问题,国家广电总局今年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这一举措有利于改善因故意“注水”而造成的电视剧剧情拖沓、质量下降、观看体验降低等情况。随着电视剧行业建设与管理的不断完善,行业不良风气的退散,精品创作理念的不断深化,小体量电视剧在疫情期间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潜力,电视剧产业“提质减量”的趋势还将延续,未来中国电视剧产业定会朝着专业化、原创化、高品质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产业结构优化,影视公司朝多业态方向发展
疫情加速了电视剧行业出清的进程,行业重新洗牌,小体量、竞争力弱、发展不成熟的影视公司必然会在这场洗刷中惨遭淘汰,电视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与此同时,随着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影响不断拉长,不少电影公司开始调整业务比例,将目光转向电视剧行业,开展剧集业务,探寻企业发展新模式,以期减少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4月20日,光线传媒发布以“青春多元、深耕精品、影剧共生”为主题的2020剧集片单,其中包含了14部题材多元的IP改编作品,这也预示着光线传媒正式开启剧集业务,朝影剧共生的方向发展。除光线传媒外,近年来博纳影业、万达电影、华谊兄弟等老牌电影公司也陆续涉足电视剧领域,利用公司本身所具备的资金、人才、品牌优势,开创多业态发展的企业新格局。行业优胜劣汰、头部影视公司的强势回归势必带来电视剧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同时也激励着其他影视公司在内容和制作上不断突破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谋求长远发展。
(四)数字化进程加快,覆盖电视剧创作生产全流程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数字技术已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面对人们可能出现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文化产业需要及时应对人们因渴望新鲜感而愈发“挑剔”的文化需求变化,这就倒逼文化生产、传播、营销、服务全面数字化,并且建立起一整套文化生产的数字化流程,打通数字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3] 10-13。现如今,数字技术开始应用于电视剧产业剧本编写、演员挑选、后期制作、宣传营销的全过程中。一方面,在电视剧创作生产的前期,影视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对电视剧题材、剧本内容、情节设计、主要演员进行评估和挑选,对电视剧项目的市场前景进行预判分析,避免影视公司因盲目投资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在后期制作阶段,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工作人员搭建了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为理想艺术效果的呈现和创意的表达提供了技术支撑。数字技术在后期制作中的应用不仅增强了电视剧的视觉效果和品质,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后期制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在宣传营销方面,依靠大数据掌握观众性别、偏好、社交习性等信息,制定合适的营销方案,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使电视剧宣传效果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三、后疫情时代电视剧创作生产的着力点
(一)把握大势,精心做好电视剧题材规划
虽然疫情在短期内造成了中国经济的大幅度下滑,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仍然没有变,并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随着中国消费的恢复、经济的复苏,还将有力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各级政府管理机构、影视公司在提振影视行业发展信心的前提下,应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抗美援朝70周年等重大宣传节点,对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继续做好重点电视剧项目的推介和扶持,更好地实现同频共振的宣传效果。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4] 4-5。一方面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电视剧作品,增强剧目的文化底蕴。在电视剧创作中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推动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加强对脱贫攻坚、抗击疫情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引导、资金扶持、排播管理,重大现实类题材的电视剧创作生产应避免同质化,力求在切入角度、故事立意、人物塑造方面实现突破创新。脱贫攻坚题材的电视剧应充分凸显乡土人情、地方文化、自然特色,讲好中国脱贫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新风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造势。加强对抗疫题材电视剧的跟进督导,把好内容关、导向关、播出关,以优秀的影视作品致敬抗疫英雄人物、讴歌伟大抗疫精神。做好优秀抗疫作品的海外播出、出口工作,增强对外交流的有效性,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抗疫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守正创新,以匠心精神铸造高品质佳作
坚持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不断深化改革的思想,优化产业结构,淘汰冗余产能,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的根本转变,确立电视剧在文化产业格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5] 4-11。在电视剧产业由“高原”攀向“高峰”的过程中,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增强新时代电视剧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电视剧艺术表现的各个层次中,既有浅显的、观众易发掘的表层价值,又不乏需要观众细细体会、深挖的深层价值,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向观众传递昂扬向上的价值理念。要进一步深化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我国由影视大国向影视强国迈进。
首先,聚焦时代热点,创新题材内容。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题材的电视剧已经陆续登陆各大卫视和网络平台,包括讲述“贫富悬殊”两村融合发展故事的《一个都不能少》、描述年轻人返乡扶贫创业的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等,后续还将有由广电总局牵头的《闽宁镇》《脱贫十难》等重点电视剧的播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宣传预热。此外,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剧《功勋》《光荣与梦想》《大国担当》《我们的新时代》《百炼成钢》等各种题材类型的献礼剧目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在此期间,新电视剧类型——“时代报告剧”引起了观众媒体的广泛关注,以《在一起》《脱贫十难》《我们的新时代》为代表的“时代报告剧”具有聚焦时代大事件、传播时代好声音、弘扬时代新精神的特点,强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开展剧本创作,为电视剧制作公司开辟了新的创作方向。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在价值导向上相近,容易出现剧情雷同、与时代脱节、宣教色彩过重等问题,造成观众审美疲劳。影视公司应加大对剧本内容的重视程度,大力支持原创剧本的开发,为编剧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保证编剧对剧本的控制权,避免非专业人员随意篡改剧本的乱象发生。在剧本内容上加强创新,摆脱创作窠臼,通过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找寻创作灵感,不断走访采集真实故事,采取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以个人命运折射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革,努力做到真实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其次,精心打磨细节,努力提升电视剧品质。电视剧从业者应牢牢把握电视剧创作生产的规律,尽可能展现宏观历史背景下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真实状态,在电视剧剧情、艺术表现、人物情感等方面追求层次的递进。在电视剧创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无论是台词的打磨、伏笔的设计、服化道的筹备还是配乐的选择,都应秉持匠心精神做精做细。完美的细节处理体现了电视剧工作者严谨的创作态度,能够极大地增强观众代入感,满足观众对电视剧真实性的要求,收获观众的口碑与好评。
最后,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原则,规范行业主体经营行为。精品创作的理念还应体现在项目策划、剧本编写、演员挑选、拍摄制作、宣传营销等各个环节上,影视公司应合理分配各生产环节的资金比例,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剧本创作、拍摄和后期制作方面,不断提高电视剧的品质。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对电视剧题材、演绎形式、制作技术、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以往通过电视剧“注水”增加广告投入的盈利模式,转向通过打造爆款剧延长产业链的营收模式,彻底告别“注水”剧,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努力为观众呈现丰富多彩、高质量的电视剧,促进新时代电视剧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
(三)坚持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氛围
市场环境是影视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电视剧行业的引导、管理和监督。对于电视剧行业内现存的不良创作倾向和风气出台政策措施进行纠正和整治,在宏观层面加强对电视剧生产的规划和引导,在微观层面给予影视公司充分的发挥空间。加强电视剧内容的审查,对粗制滥造、涉嫌抄袭、偏离价值导向、“注水”的电视剧进行严格审查,严重者给予批评指正,从源头处为观众把好关,提升电视剧作品的整体质量,在全行业树立起精品生产的理念。其次,各电视剧行业组织应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和规则,加强对各会员单位的监督和管理,规范行业秩序,净化行业环境。积极为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针对电视剧行业出现的发展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倡议,改善行业内出现的攀比浮躁风气,引导各影视公司科学决策、科学经营。要求电视剧行业各公司自觉维护电视剧行业秩序,提倡各影视公司之间进行良性竞争,不断加强电视剧行业自律,共同促进电视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后,电视剧制作机构应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此外,各电视剧制作机构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税务自查,依法纳税,坚决抵制偷税漏税的行为,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氛围积极奉献。
(四)强化服务,切实为影视公司排忧解难
后疫情时代,为加速电视剧行业复苏的步伐,各省、市政府应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各影视拍摄基地和行业协会也应积极献力,优化服务,合力为电视剧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首先,各级政府应深入了解影视公司的现状及困境,积极主动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精准施策,不断完善电视剧创作生产的服务机制,持续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工作,优化线上申报、审批流程,全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切实为电视剧制作机构和从业人员排忧解难。其次,电视剧行业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除了上传下达政府的发展方针和政策,确保政策的落地落实之外,更要切实关照影视企业的共同需求,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积极组织全国电视剧制作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化、专业化的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线上线下行业交流会,营造包容开发、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健康发展的行业氛围。最后,影视拍摄基地应加快推进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体系化建设,为影视公司提供涵盖拍摄制作、特约演员、服化道、后勤等全方位服务。后疫情时代影视基地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大工作,适度为影视剧组减免部分费用,加强对开拍剧组的协调和管理,完善服务布局,以优质的服务为影视剧组创造便捷的工作环境,为剧组提高工作效率、加速拍摄进度提供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志艳.未来三年广电总局将推进重大现实题材等电视剧创作[EB/OL].新华网,2020-04-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4/26/c_1210591315.htm.
[2] 杜倩倩,蔡凤.横店:影视业复苏的样本(复工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4-24.
[3] 张胜冰,关卓伦.突发公共事件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J].出版广角,2020,(6).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J].前线,2013,(9).
[5] 聂辰席.加快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 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在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上的讲话[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4).
责任编辑:朱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