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杜培清 陈思宜
刘三多作品
翰墨歌盛世,丹青绘华章。9月30日,由湖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咸宁市文旅局、市文联联合承办的《时代之歌——刘三多师生美术作品展》在咸宁美术馆展出。该画展展出了年逾八旬的咸宁籍著名画家刘三多及其学生共计58幅作品,展览时间至12月15 日。
刘三多作品
此次美术作品展,是刘三多先生对祖国、对咸宁、对时代表达的一份挚爱之情,以艺术的表现形式,向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作品题材丰富,技艺精湛,较全面的呈现了刘三多先生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追求和创作风貌,为广大市民和众多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份艺术享受。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当天上午,来自湖北省相关部门和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各大高校领导、嘉宾、新闻记者和刘三多的学生一同参加了简洁而热烈的开展仪式。
此次画展分为屹立东方、讴歌英雄、美丽中国、桃李芬芳四个部分,展出了刘三多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以及学生的作品。
屹立东方的画作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和发展至今的光辉历程,描绘了祖国屹立于东方的伟大时刻;讴歌英模,画家运用五彩画笔,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多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既贴近了生活,又弘扬了主旋律;美丽中国,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桃李芬芳展出了刘三多数位学生的画作,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刘三多作品
湖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江作苏先生对此次展览高度评价:“刘三多馆员是湖北省文史馆的一位优秀代表,几十年来在艺术上的追求痴心不改,弘扬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旋律,把主旋律贯穿到自己的创作中间,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个展览就是对这个成果的一次总结。”
刘三多作品
湖北省监察厅原副厅长、咸宁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总工会主席马世永先生评价说:“刘三多老师心中有理想,有格局,他始终按照毛泽东‘文艺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始终弘扬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用他的画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的作品有创新,有特色,看他的画平易自然,清幽高雅,震撼心灵;他崇尚自然,热爱家乡,创作了众多反映家乡风情的作品。这么多年来,刘三多先生就像一头老黄牛,勤勉务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可谓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
刘三多作品
“刘老师的画,凝聚着对祖国的爱,对英雄的敬,对未来的憧憬。作为时代新人,我们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才华融入到爱国事业中去。”前来观展的艺术院系学生说。
师法自然,融汇中西
今年82岁的刘三多祖籍湖北崇阳,获国务院颁发“在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的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学生董明作品
因为机缘,青年时代的刘三多爱上了美术,虽然家贫,但他仍如饥似渴地阅读美术专著、画作,一头扎进艺术的海洋之中,研学了一大批世界名家的画作及理论,通过大量的练习,学习他们的绘画技法。
在创作时,刘三多擅长将西方油画的技法与国画的水墨笔法融和在一起,既遵循西方绘画的透视规律,让画面可感、可融、可知,又吸取了中国画水墨皴擦等技巧,突出了画面的意境,形成了自成一体的风格。
学生刘静作品
除了向大师学习,他还崇尚师法自然。春夏秋冬,一叶一花,一草一木,都是描绘的对象。刘三多老师在描摹"物"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其内在"神"和"魂"。
1984年,为了创作油画《老黄牛》,他曾与一头老黄牛同吃同住数月,画中那默默耕耘、负重前行的老黄牛形象生动传神,成功征服了许多观众。
学生刘少云作品
为了描绘出家乡山水的秀美,刘三多先生二十多次到鄂南各地采风。 “你看那山崖的石头,很坚硬,像铜墙铁壁;小溪中的石头在洪流中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代表我们坚韧不拔、顽强勇敢、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画这些石头,可以表达我心中对中华民族、对人民的感情。”刘三多说。
心怀祖国,歌咏时代
站在我们面前的刘三多老师高高瘦瘦,精神矍烁,就像一棵不老松。
“我生于1939年,童年在战争中度过,… …”回忆往事,刘三多几度哽咽,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不忘党和人民的恩情。”
学生潘莉玲作品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这句话对刘三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忆苦思甜、大办农田水利、五讲四美三热爱到九八抗洪等等,刘三多紧跟时代,手中的画笔为英雄的人民、伟大的英模人物画像,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党。
学生宋紫君作品
2004年,刘三多老师退休后,按理应该闲下来了,但他比原来上班的时候更忙。他采风、画画、教学、讲座……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几十年来,刘三多老师始终勤勉耕耘在艺坛一线,用画笔抒写自己一生对家国、对艺术的执着之念。正如他的愿望:“我愿意用毕生之力,用我的画笔,做一位文化的终身传播者。”(综合:香城都市报报道)
艺术鉴赏网编辑: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