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主办:平遥古城国际油画交流中心
作者:张宏芳 作家
图 “晋工”金银器传承人刘兴东
前言:「中国乡愁 古城平遥」百期专栏海内外同步推出。在中国众多历史遗存中,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山西平遥古城,宛若一座“活着的古城”: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300余处文物、近3800座古民居错落其间,相映生辉,鲜活地呈现出“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万千气象。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讲好平遥故事,服务乡村振兴,中国艺术鉴赏网及二十个官网平台海内外同步推出「中国乡愁 古城平遥」百期系列文化专栏,全面展示平遥古城的传说、书画、古迹、摄影、诗词及非遗等,投稿邮箱:409394546@QQ.com。
图 刘兴东工艺作品
今年初看见清华建筑学院周榕教授的一则微信推送《抢救工匠,镌刻文明》在征文。那几日我正在平遥拜访刘兴东老师,正有愿望为这门手艺的传和承做些努力。刘兴东老师作品三次入选“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第五期“今日中国”刊登“银饰传说”,《故事人物大宫锁》等三件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百花杯”银奖,《佛龛》获第50届“金凤凰”金奖,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匠人匠心”专题播道。
丁酉正月,平遥,仓巷49号,兴东晋工金银坊的早晨在弥漫的炊烟里开始,门轴吱呀呀,密实的日子被剥开。
站在堂地,仿佛听见上房里的老爷咳过一声,接着传来戏的曲词。高高低低,弯弯转转,不悲也不喜。几进的院落,青砖纳起这些调调,潮过一样的泛着深青,遂又太过稔熟不以为然地把如常的这般淡去。
图 刘兴东工艺作品
喜欢这个院子!十几年里,我见过这座古城的春夏秋冬。最初是双林寺的彩塑、镇国寺的五代大殿,牵着心思,故而大多的往来皆是艺术朝拜。
丙申仲春,我和学习建筑专业的女儿又来平遥,在镇国寺飞檐的阴凉里度大半日光阴。
同行是资深的导游教父姜剑波先生,由他引荐得以拜访兴东晋工金银坊。在大门的照壁前寒暄时,已听临近的北屋传出叮叮呛呛,心里不由兴奋。赏过技艺精湛的金银器,从未亲眼见它的生成!
工作台前几个小伙子学徒,手眼兼顾地夺量着杏核大小的银片,他们是在完型一个银锁的过程中。
图 刘兴东工艺作品
接着又上至阁楼,素朴里呈出厚重之雅。弯腰围坐在百年老屋的大梁下,看一个木制的算盘因我们的通过而摆动,忽觉出几分童趣。手艺人,定是在世世代代的坚持里得着返璞归真的依养。他们心里的欢喜,恰延绵不绝于日复一日的心手相应间。
而他们又是有隐忧和为难的。传统手艺在工业化面前被撵得踉踉跄跄,国家不能给予政策性的抢救和保护,全部凭借着手艺人一己的挚爱来坚持传承,真是不问也懂得他们的困窘。
图 刘兴东工艺作品
那日告别后存了心念,转年,我带着两个孩子又来,想让他们记忆这些面孔,这门手艺。
其实,我很怕是另外一种光景。欣喜的是这次刘老师面带节日气息,言语间更多了展望和信心。如他所言,人们已经开始留意散居在平遥古城里的这些美好之所,他也开始送自己的儿子去专业院校进行工艺理论的补充和创新的启迪。这一次我们还欣赏到了刘老师的收藏,隆重厚重的婚庆配饰,小巧玲珑的耳饰头钗,浓情蜜意的孩儿锁,一粒女子上衣的镂空金扣,一串旗袍压襟……美轮美奂里含着多少对美好人生的期许和祝福,精工细作里传递的嘱托和信任正是手艺的可贵。
图 刘兴东工艺作品
刘老师说,做为手艺人,最重要的就是人品,实在,诚信。他认为的重要,在我的感受里与他是吻合的。我很有愿望为这门手艺的传和承做些努力,之于对手艺之爱,也之于对刘老师的敬重。除了请几件心仪的回家,正在不知如何时,看见清华建筑学院周榕教授的一则微信推送《抢救工匠,镌刻文明》,于是行就此文,心里几多宽慰。
这一生,我们都是深山里的问路人,脚步再坚定,再不惧孤独,也会有被关爱的需要,希望如刘老师们的手艺人在坚持时,我们能投以欣赏和感谢的目光。有一天,游历平遥古城时,如果能穿过老街去仓巷49号,看看赏赏,聚聚人气,暖暖心。传统手艺大家护持着,吉祥物件世代摩挲,实现的是爱和美的接力。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信息:
责任编辑:王斯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