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的诗仍在我生命里沸腾!先生,您在天堂还写诗吗?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5197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文 / 李雨芳)在时光的长河中回溯,1984年的春天,那是我与汪国真先生诗歌初遇的珍贵节点。彼时,我于学校附近的武胜路新华书店,购得一本《年轻人》杂志,当翻开它,先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映入眼帘,开篇“我微笑着走进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如同一束光照进我正处思索人生的懵懂初二岁月。

        那时的我,站在青春的门槛上,对未来满是迷茫与憧憬,而这寥寥数语,却似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心智的大门。那些诗句不再是简单的文字排列,而是一种力量,一种对生活积极态度的召唤。此后,先生的每一次诗作发表,都成为我和同学们翘首以盼的盛事,我们或是迫不及待地誊抄,将那些激励人心的句子铭刻在笔记本上;或是省下零花钱去购买刊载其诗的刊物,视若珍宝。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每当念及这些诗句,窗外梧桐树的影子便会浮现在眼前,它斜斜地铺在课桌上,恰似先生的诗歌为我平淡的生活勾勒出别样的色彩,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整个世界都被点亮了。

        从那以后,在无数个面对生活挫折的日子里,“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成为我的心灵慰藉与力量源泉,我学着先生诗中所传达的态度,微笑着拥抱生活,无论命运给予怎样的馈赠。
       


       

        那些年,汪国真先生的诗是我们青春岁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将其抄在课本扉页,每次翻开书本,都能汲取奋进的力量;写在练习本边角,让学习的枯燥时光也充满诗意;甚至用复写纸拓印在信笺上,寄给远方的朋友,分享这份心灵的滋养。记得有一次,在书院的冬夜,几位文友围坐,茶香袅袅,琴音悠悠。我借着茶烟氤氲,朗诵先生的《山高路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那一刻,我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读得认真而投入。

        一位朋友告诉我,那个冬夜对他意义非凡,彼时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满心颓丧与迷茫,是先生的这首诗如同一束光,穿透黑暗,让他重新找回前行的勇气,逐渐从困境中站立起来。我深知,这便是先生诗歌的力量,它能够在不经意间,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给予温暖与希望。先生曾说:“诗歌,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在那一刻,我对此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或许是心诚所致金石为开,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结识了先生。此后的几年间,微信和书信成为我们交流的桥梁,在文字的往来中,我愈发感受到先生的谦逊与温和。先生还为我创作了几幅书法作品,其中一幅“我是汪洋中的一滴水”,笔墨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让我反复品味。

        2014年清明过后,先生在微信中对我说:“一直想到你们的东湖去看看,也想喝你泡的茶……”那一刻,我满心欢喜,期待着与先生的相见。几日后,先生真的出现在书院门前,手中提着两册线装书——《诗情于此终结》的样书,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老友的归来,心中满是感动。

        我们一同泛舟东湖,湖水波光粼粼,磨山的倒影在水中摇曳生姿。先生指着那湖光山色,感慨道:“这湖光山色,倒让我想起《热爱生命》里的句子——‘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在那一刻,自然的美景与先生的诗句相互交融,让我领悟到生命的豁达与坚韧。次日清晨,我们在古琴台聆听《高山流水》,琴声悠扬,回荡在空气中。

        先生对我说:“雨芳,你看这琴,七根弦里藏着天地大道。写诗如抚琴,要在平仄间见真章。”我静静聆听,心中略有所悟,仿佛在先生的话语中,触摸到了诗歌与艺术的真谛。午后,我们漫步长江大桥,先生突然驻足,望着滔滔江水,说道:“当年毛主席写下‘万里长江横渡’,今日我们站在这里,也是在书写时代的诗行。”先生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一种使命感,我们虽身处不同的时代,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生活,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然而,离别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
       


       

        依依惜别时,先生将《诗情于此终结》的签名本放入我手中,黑色烫金的封面在夕阳下泛着微光,那一刻,我心头一颤,仿佛有一种预感,这或许是先生与我的最后一次相见。先生说:“这是我最后的诗集,英译版叫《Poetry Ends Here》,但我觉得,真正的诗意永远不会终结。”先生的话,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种下了对诗歌永恒的信念。

        2015年4月26日下午,噩耗突然降临,我们几位好友在书院中,接到了先生因肝癌不治仙逝的消息。那一刻,悲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泪如雨下,无法自已。捧着先生的书法,仿佛看到先生远去的背影,以及他回头时那温暖的微笑,仿佛在对我说:“雨芳,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微笑地面对生活。”窗外的樱花正纷纷扬扬地飘落,仿佛是天地间为先生飘满的未写完的诗行,它们在诉说着先生的离去,也在诉说着先生诗歌的永恒。

        如今,十年已逝,先生的书法依然挂在书院讲堂,诗集陈列在茶寮案头。它们不仅是先生留下的珍贵遗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时刻激励着我前行。2016年,我们举办了“纪念汪国真先生仙逝一周年”原创诗会,此后每年,我们都会以各种方式纪念先生,缅怀他的诗歌,缅怀他的精神。先生赠予我的紫砂壶,每年新茶时我都会用它“开泡”,看着茶汤里浮沉的茶叶,恰似先生诗中的意象:“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先生的诗歌,就如同这茶汤,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香醇,滋养着我的心灵。
       


       

        图  本文作者与汪国真先生合影

        “十年生死两茫茫”,每当月上东湖,先生的音容笑貌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话语也会在我耳边回响:“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何须依赖别人着色。”在传播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愿如先生般,做一个永远的“远方”跋涉者,让鹤心茶的清香与汪国真的诗魂,在时光长河中永恒流淌,让先生的诗歌精神,在岁月的流转中,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稿件审核:张佑军

        责任编辑:林韬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